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0页 |
1 引言 | 第10-14页 |
·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·研究现状 | 第11-12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2-13页 |
·文献研究法 | 第12页 |
·访谈法 | 第12-13页 |
·研究重点及研究创新 | 第13-14页 |
·研究重点 | 第13页 |
·研究创新 | 第13-14页 |
2 新时期河南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历史背景 | 第14-23页 |
·河南农村集体经济的产生 | 第14-18页 |
·个体经济的释放是河南农村集体经济产生的前提 | 第14-16页 |
·个体经济下的集体成分孕育了农村集体经济的产生 | 第16-18页 |
·河南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道路的初步探索 | 第18-23页 |
·农田建设中产生的集体经济模式 | 第18-19页 |
·探索过程中“一大二公”的体制在河南率先形成 | 第19-21页 |
·三十年的探索过程被框入了单一的人民公社体制 | 第21-23页 |
3 新时期河南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道路的历史嬗变 | 第23-39页 |
·河南农村集体经济体制改革起步(1978-1984) | 第23-27页 |
·三中全会精神对河南农村集体经济固有模式的冲击 | 第23-25页 |
·生产资料公有与个体经营相结合模式的产生 | 第25-26页 |
·“一大二公”体制的消亡 | 第26-27页 |
·河南农村集体经济体制全面改革(1984-1998) | 第27-33页 |
·巩固完善以家庭经营为基础、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| 第28-29页 |
·股份合作制是农村集体经济主要实现形式 | 第29-31页 |
·农村集体经济在初步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的蓬勃发展 | 第31-33页 |
·河南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和不断完善(1998-2011) | 第33-39页 |
·始终坚持农村基本经济制度,继续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| 第33-34页 |
·统筹城乡发展,全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对农村集体经济的影响 | 第34-36页 |
·农村集体经济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发展 | 第36-39页 |
4 新时期河南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道路探索的经验 | 第39-49页 |
·坚持与时俱进,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| 第39-42页 |
·党的领导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| 第39-40页 |
·农村社会主义建设带头人的主要作用 | 第40-41页 |
·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对农村集体经济的影响 | 第41-42页 |
·进一步解放思想,始终保持改革创新的发展思维 | 第42-44页 |
·农村集体经济公有化速度及规模应遵循客观规律 | 第42-43页 |
·农村集体经济走标准化、规模化、集约化道路是历史的必然 | 第43-44页 |
·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形式存在多样性 | 第44页 |
·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,扎实推进农村集体经济体制改革 | 第44-46页 |
·河南地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具有差异性 | 第44-46页 |
·河南地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| 第46页 |
·始终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,深入贯彻“以人为本”重要思想 | 第46-49页 |
·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 | 第46-47页 |
·是否以人为本是农村集体经济的晴雨表 | 第47-48页 |
·“以人为本”重要思想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现实意义 | 第48-49页 |
5 新时期河南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道路的启示 | 第49-57页 |
·加大中央政策扶持力度,稳步推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| 第49-50页 |
·必须坚持以家庭经营为基础、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| 第50-51页 |
·家庭经营在河南广大地区依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| 第50-51页 |
·在条件成熟地区加大集体经营纵深,突破个体经营的局限性 | 第51页 |
·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,建立城乡一体化制度 | 第51-53页 |
·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手段 | 第51-52页 |
·农村集体经济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| 第52页 |
·二者共建极大地刺激着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| 第52-53页 |
·稳步推进农村现代化,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| 第53-54页 |
·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的影响 | 第53页 |
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要求 | 第53-54页 |
·在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,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 | 第54页 |
·全力建设中原经济区,积极推进农村集体经济体制改革 | 第54-57页 |
·新的历史条件下,农村集体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| 第54-55页 |
·中原经济区建设过程中,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新要求 | 第55页 |
·农村集体经济体制改革的新日标 | 第55-57页 |
结语 | 第57-5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9-61页 |
个人简历、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| 第61-62页 |
致谢 | 第6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