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入口条件下的WEB网站负载均衡高可用性的研究
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8页 |
第1章 引言 | 第8-16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8-10页 |
·课题来源 | 第10页 |
·研究现状 | 第10-12页 |
·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1页 |
·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1-12页 |
·本人主要工作 | 第12-14页 |
·研究工作 | 第12-13页 |
·主要思路 | 第13页 |
·技术路线 | 第13-14页 |
·预计成果和意义 | 第14页 |
·论文组织结构 | 第14-16页 |
第2章 Trunk技术与轮询技术 | 第16-30页 |
引言 | 第16页 |
·负载均衡交换机 | 第16-18页 |
·Trunk | 第18-26页 |
·Trunk的原理 | 第18-19页 |
·Trunk应用场合 | 第19-20页 |
·配置Trunk | 第20-22页 |
·关于VLAN | 第22-25页 |
·应用Trunk | 第25-26页 |
·轮询调度算法 | 第26-29页 |
·应用1:DNS负载均衡技术 | 第26-27页 |
·应用2:基于性能的加权轮询调度策略 | 第27-29页 |
总结 | 第29-30页 |
第3章 基于蚁群的改进网络资源和路径优化算法 | 第30-46页 |
引言 | 第30页 |
·基于蚁群的改进算法 | 第30-41页 |
·资源分配流程 | 第30-31页 |
·目标函数 | 第31页 |
·对综合负载参数L(e)的改进 | 第31-34页 |
·使用蚁群算法搜寻最合适的服务器资源 | 第34-37页 |
·算法流程 | 第37-38页 |
·算法测试 | 第38-41页 |
·负载获取方式 | 第41-45页 |
·相关介绍 | 第41-43页 |
·GET开发 | 第43-45页 |
总结 | 第45-46页 |
第4章 IP智能识别技术 | 第46-53页 |
引言 | 第46页 |
·IP智能识别技术 | 第46-47页 |
·自动获取电信等IP地址的方法和步骤 | 第47-49页 |
·地址来源 | 第47-48页 |
·获取方法 | 第48页 |
·Linux平台上获取步骤 | 第48-49页 |
·IP地址归并的方法和步骤 | 第49-51页 |
·配置JAVA环境 | 第49-50页 |
·编写反掩码转换和IP地址合并程序 | 第50-51页 |
·运行反掩码转换和IP地址合并程序 | 第51页 |
·运行环境 | 第51-52页 |
·IP识别判断和入口地址定向 | 第52页 |
总结 | 第52-53页 |
第5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53-55页 |
·总结 | 第53页 |
·展望 | 第53-55页 |
致谢 | 第55-5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6-60页 |
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6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