转型期我国公共危机管理机制研究
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0页 |
引言 | 第10-11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1-15页 |
·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11-12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11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·危机管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4页 |
·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·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3-14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4-15页 |
第2章 公共危机管理机制理论与概述 | 第15-22页 |
·公共危机管理机制的相关概念 | 第15-16页 |
·危机 | 第15-16页 |
·公共危机 | 第16页 |
·公共危机管理机制的理论内涵 | 第16-18页 |
·机制与管理机制 | 第16-17页 |
·公共危机管理机制的内涵 | 第17-18页 |
·公共危机特征及分类 | 第18-22页 |
·公共危机的特征 | 第18-19页 |
·公共危机分类 | 第19-22页 |
第3章 转型期我国公共危机管理机制的现状分析 | 第22-33页 |
·社会转型期的内涵 | 第22-23页 |
·转型期我国公共危机管理机制建设成就 | 第23-26页 |
·迅速反应的应急机制 | 第24-25页 |
·信息的公开透明 | 第25页 |
·以人为本的危机处理方式 | 第25-26页 |
·转型期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 | 第26-33页 |
·各级政府应常设一独立的专门危机管理机构 | 第26-27页 |
·缺乏统一的公共危机管理法律法规体系 | 第27-28页 |
·信息传播机制有待健全 | 第28-29页 |
·资源保障不足制约着公共危机管理 | 第29-30页 |
·危机管理绩效评估体系尚不健全 | 第30-32页 |
·危机管理的决策者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| 第32-33页 |
第4章 国外公共危机管理机制建设经验与启示 | 第33-39页 |
·国外公共危机管理机制的特色 | 第33-35页 |
·政府首长担任公共危机管理工作的最高领导 | 第33页 |
·拥有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 | 第33-34页 |
·与媒介保持良好的关系 | 第34-35页 |
·重视国民危机意识和处理危机能力的培养 | 第35页 |
·国外公共危机管理的经验模式 | 第35-37页 |
·日本的公共危机管理的经验模式 | 第35-36页 |
·美国的公共危机管理的经验模式 | 第36-37页 |
·国外公共危机管理经验的启示 | 第37-39页 |
·公共危机管理机构应属政府常设机构 | 第37页 |
·健全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 | 第37-38页 |
·建立完备的应急预案 | 第38页 |
·培养公民的公共危机意识 | 第38页 |
·建立健全信息传播和情报系统 | 第38页 |
·采用先进的用于危机处理的相关技术与设备 | 第38-39页 |
第5章 完善我国公共危机管理机制的对策 | 第39-49页 |
·健全公众公共危机意识培养机制 | 第39-41页 |
·完善公共危机管理机制 | 第41-44页 |
·建立行之有效的公共危机早期预警机制 | 第41-42页 |
·建立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危机管理指挥监控机制 | 第42页 |
·健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信息畅通机制 | 第42页 |
·健全公共危机识别与评估机制 | 第42-43页 |
·健全有效的社会救助机制 | 第43-44页 |
·改进公共危机的政府决策机制 | 第44-46页 |
·成立公共危机决策核心机构 | 第44页 |
·成立危机处理智囊团 | 第44页 |
·创新优化危机决策的复杂环境 | 第44-45页 |
·提高危机管理决策人员的素质 | 第45-46页 |
·建立健全公共危机的应急法律机制 | 第46-49页 |
·在宪法中更加明确地规定紧急状态制度 | 第47页 |
·填补应急救灾法律领域的空白 | 第47页 |
·行政应急程序应形成法律规范 | 第47-48页 |
·重新梳理现有的应急法律法规 | 第48-49页 |
结论 | 第49-5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0-52页 |
致谢 | 第5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