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农作物论文--禾谷类作物论文--麦论文--小麦论文

小麦籽粒灌浆期淀粉合成酶学机制及基因表达模式的研究

摘要第1-7页
ABSTRACT第7-13页
第一章 文献综述第13-34页
 引言第13-14页
   ·淀粉结构第14-17页
     ·淀粉粒结构第14页
     ·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结构第14-15页
     ·支链淀粉的分支结构第15页
     ·淀粉结构对淀粉品质的影响第15-17页
   ·淀粉合成相关酶及基因表达研究进展第17-29页
     ·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(AGPP)研究进展第18-19页
     ·淀粉合成酶(SS)研究进展第19-25页
     ·淀粉分支酶(SBE)研究进展第25-28页
     ·淀粉去分支酶(DBE)研究进展第28-29页
     ·淀粉合成酶与淀粉结构模型研究进展第29页
   ·本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第29-30页
   ·本研究的目的意义第30-31页
   ·本研究的主要内容第31-33页
     ·淀粉合成起始问题第31页
     ·直、支淀粉合成积累特性第31页
     ·淀粉合成酶活性变化第31页
     ·淀粉合成酶活性变化与淀粉积累速率的相关性分析第31页
     ·支链淀粉不同链长的积累动态第31页
     ·支链淀粉不同链长的积累动态与酶活性的相关性第31-32页
     ·淀粉合成酶酶编码基因的表达第32页
     ·淀粉合成酶酶编码基因与酶活性的比较第32-33页
   ·本研究的技术路线第33-34页
第二章 材料与方法第34-40页
   ·材料第34页
   ·方法第34页
   ·酶生理活性测定第34-35页
     ·粗酶液提取第34页
     ·酶活性测定第34-35页
   ·淀粉含量的测定第35页
   ·直、支链淀粉的分离第35页
   ·淀粉结构分析第35-36页
     ·支链淀粉分支链裂解第35页
     ·支链淀粉分支链的分离第35-36页
     ·总碳水化合物的测定(苯酚-硫酸法)第36页
     ·还原末端的测定(DNS 法)第36页
   ·总 RNA 的提取第36-37页
     ·RNA 提取方法第36页
     ·所需试剂第36页
     ·总 RNA 提取程序第36-37页
     ·RNA 的纯化第37页
   ·荧光定量第37-38页
     ·反转录产物的 PCR 扩增第37-38页
   ·数据处理第38-40页
     ·淀粉积累动态数据分析第38页
     ·荧光定量数据分析第38-40页
第三章 结果与分析第40-64页
   ·小麦胚乳发育过程中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积累速率变化第40-41页
     ·灌浆期直链淀粉积累量的变化第40页
     ·灌浆期支链淀粉积累量的变化第40页
     ·灌浆期总淀粉积累量的变化第40页
     ·灌浆期直链淀粉积累速率的变化第40-41页
     ·灌浆期支链淀粉积累速率的变化第41页
     ·灌浆期总淀粉积累速率的变化第41页
     ·直、支链淀粉合成起始时间的差异第41页
   ·不同类型小麦淀粉积累特征参数比较第41-44页
   ·不同类型小麦籽粒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比较第44-45页
     ·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(AGPP)活性第44页
     ·可溶性淀粉合成酶(SSS)与颗粒结合型淀粉合成酶(GBSS)活性第44页
     ·淀粉分支酶(SBE)活性第44-45页
   ·灌浆期支链淀粉分支链链长分布的变化第45-46页
   ·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与支链淀粉不同链长分布的相关性第46-50页
   ·荧光定量结果与分析第50页
     ·RNA 完整性检测第50页
     ·各基因引物扩增产物电泳图谱第50页
   ·灌浆期不同淀粉合成酶编码基因的表达第50-59页
   ·基因表达在两个材料间的显著性分析第59页
   ·淀粉合成酶活性与其编码基因的表达第59-64页
第四章 讨论第64-71页
   ·淀粉的合成过程第64-65页
   ·淀粉合成与淀粉合成关键酶第65-66页
   ·支链淀粉分支链与淀粉合成关键酶第66-67页
   ·淀粉合成与基因的表达起始时间第67-68页
   ·淀粉合成与基因表达量第68-71页
第五章 结论第71-73页
创新点第73-74页
本研究的不足及后续工作第74-75页
参考文献第75-86页
文中主要的缩略词第86-87页
致谢第87-88页
作者简介第88页

论文共8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不确定数据的代价敏感决策树分类器研究
下一篇:固态再生AZ31镁合金组织性能的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