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提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7页 |
引言 | 第7-9页 |
一 最佳证据规则考察 | 第9-18页 |
(一) 最佳证据规则的界定 | 第9-15页 |
1、最佳证据的含义 | 第9页 |
2、最佳证据规则的含义 | 第9-11页 |
3、最佳证据规则与书证优先规则、原始证据优先规则 | 第11-12页 |
4、最佳证据规则与书证 | 第12-15页 |
(二) 英美法中最佳证据规则的理论认识 | 第15-18页 |
二 最佳证据规则的形成与发展 | 第18-26页 |
(一) 最佳证据规则的形成 | 第18-20页 |
(二) 最佳证据规则的发展与突破 | 第20-23页 |
(三) 英美法系最佳证据规则的相关规定与分析 | 第23-26页 |
三 最佳证据规则的例外情形 | 第26-31页 |
(一) 最佳证据规则的适用范围 | 第26-27页 |
(二) 有关原件提出的例外情形 | 第27-31页 |
1、美国提交原件的例外 | 第27-29页 |
2、英国提交原件的例外 | 第29-31页 |
四 最佳证据规则的借鉴意义 | 第31-40页 |
(一) 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相似规则的比较 | 第31-32页 |
(二) 我国相关制度及其问题分析 | 第32-34页 |
(三) 我国借鉴最佳证据规则的意义 | 第34页 |
(四) 完善我国最佳证据规则的思考 | 第34-40页 |
1、最佳证据规则的适用范围 | 第34-35页 |
2、统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| 第35-36页 |
3、第二手证据的范围 | 第36页 |
4、明确允许采纳第二手证据的前提及不能提供原件的理由 | 第36-37页 |
5、明确不能提出原件的后果 | 第37-38页 |
6、构建我国最佳证据规则的配套制度 | 第38-40页 |
结语 | 第40-41页 |
主要参考文献 | 第41-44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| 第44-45页 |
后记 | 第45-46页 |
详细摘要 | 第46-4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