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26页 |
英文摘要 | 第26-36页 |
符号说明 | 第36-38页 |
第一部分 HBV及其片断HBc、HBx对补体介导的肝细胞杀伤作用的影响研究 | 第38-80页 |
前言 | 第38-42页 |
技术路线 | 第42-43页 |
第一章 筛选HBV调控的补体成分 | 第43-55页 |
第一节 利用基因芯片进行基因表达谱差异研究 | 第43-49页 |
材料与方法 | 第44-47页 |
1.材料 | 第44-45页 |
·动物 | 第44页 |
·引物 | 第44页 |
·生化试剂和试剂盒 | 第44页 |
·主要仪器设备及其它 | 第44-45页 |
2.方法 | 第45-47页 |
·组织RNA的提取 | 第45页 |
·RNA纯化与质检 | 第45页 |
·质检合格RNA送检 | 第45页 |
·生物信息学分析 | 第45页 |
·部分差异基因的RT-PCR验证 | 第45-47页 |
结果 | 第47-48页 |
1.RNA质量检测 | 第47页 |
2.基因芯片结果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| 第47页 |
3.补体成分在HBV感染细胞中变化 | 第47页 |
4.差异基因的RT-PCR验证 | 第47-48页 |
讨论 | 第48-49页 |
第二节 HBV转基因小鼠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| 第49-55页 |
材料与方法 | 第49-52页 |
1.材料 | 第49-50页 |
·动物 | 第49页 |
·生化试剂和试剂盒 | 第49-50页 |
·主要仪器设备及其它 | 第50页 |
2.方法 | 第50-52页 |
·蛋白质样品制备与定量 | 第50-51页 |
·双向凝胶电泳 | 第51页 |
·凝胶的扫描与蛋白点分析 | 第51页 |
·数据库查对 | 第51-52页 |
·质谱分析 | 第52页 |
·Mascot数据库检索 | 第52页 |
结果 | 第52-53页 |
1.二维电泳结果分析 | 第52-53页 |
2.质谱分析结果 | 第53页 |
3.Mascot检索结果 | 第53页 |
讨论 | 第53-55页 |
第二章 HBV对补体杀伤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 | 第55-73页 |
材料与方法 | 第55-67页 |
1.材料 | 第55-58页 |
·细胞和细胞培养 | 第55页 |
·质粒和菌株 | 第55-56页 |
·动物 | 第56页 |
·肝切片标本 | 第56页 |
·血清 | 第56页 |
·生化试剂 | 第56页 |
·一般试剂 | 第56-58页 |
·主要仪器设备 | 第58页 |
2.方法 | 第58-67页 |
·质粒的转化及大量扩增 | 第58-61页 |
·建立稳定表达HBV的肝细胞系 | 第61-62页 |
·基因转染 | 第61页 |
·ELISA检测HBsAg、HBeAg在稳定转染HBV细胞中的表达… | 第61-62页 |
·HBV转染对补体杀伤活性的影响 | 第62-63页 |
·抗肝细胞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| 第62-63页 |
·补体杀伤实验 | 第63页 |
·HBV转染对CD59表达的影响 | 第63-66页 |
·半定量RT-PCR检测CD59 mRNA的表达 | 第63-64页 |
·实时定量PCR检测CD59 mRNA的表达 | 第64页 |
·Western blot检测CD59蛋白的表达 | 第64-66页 |
·流式细胞术检测CD59蛋白的表达 | 第66页 |
·CD59在HBV调控补体杀伤中的作用 | 第66-67页 |
·HBV患者肝组织中CD59的表达 | 第67页 |
结果 | 第67-70页 |
1.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| 第67页 |
2.稳定表达HBV的肝细胞细胞系的建立 | 第67-68页 |
3.HBV转染提高补体系统对肝细胞的杀伤率 | 第68页 |
4.HBV下调肝细胞上CD59的表达 | 第68-69页 |
·RT-PCR及实时定量PCR检测CD59表达 | 第68页 |
·流式细胞术检测CD59蛋白质水平的表达 | 第68-69页 |
·Western Blot检测CD59蛋白质水平的表达 | 第69页 |
5.封闭CD59作用后检测HBV转染对补体杀伤率的影响 | 第69页 |
6.HBV患者肝细胞表面CD59的表达水平降低 | 第69页 |
7.HBV转基因小鼠肝组织CD59的表达减少 | 第69-70页 |
讨论 | 第70-73页 |
第三章 HBc及HBx对补体杀伤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 | 第73-79页 |
材料与方法 | 第73-75页 |
1.材料 | 第73-74页 |
·质粒和菌株 | 第73页 |
·细胞和细胞培养 | 第73-74页 |
·生化试剂及其他材料 | 第74页 |
2.方法 | 第74-75页 |
·试剂盒大量提取质粒pcDNA3、pcDNA3-HBc、pcDNA3-HBx | 第74页 |
·转染BEL7402肝细胞株 | 第74-75页 |
·各组细胞中CD59表达的水平 | 第75页 |
·普通RT-PCR及实时定量PCR检测mRNA水平的表达 | 第75页 |
·流式细胞术及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CD59蛋白水平的表达 | 第75页 |
·CCK-8法检测阻断CD59前后补体对不同质粒转染的肝细胞杀伤率的变化 | 第75页 |
·泛素化对CD59表达水平的影响 | 第75页 |
结果 | 第75-77页 |
1.稳定表达HBc和HBx的肝细胞细胞系的建立 | 第75页 |
2.HBc下调肝细胞上CD59的表达,HBx对CD59表达无明显影响 | 第75-76页 |
·RT-PCR及实时定量PCR检测CD59表达 | 第75-76页 |
·Western Blot检测CD59蛋白质水平的表达 | 第76页 |
·流式细胞术检测CD59蛋白质水平的表达 | 第76页 |
3.HBc及HBx转染对补体杀伤率的影响及机制 | 第76页 |
4. 泛素化对CD59表达水平影响不明显 | 第76-77页 |
讨论 | 第77-79页 |
第一部分 小结 | 第79-80页 |
第二部分 LPS预处理对DNA免疫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 | 第80-104页 |
前言 | 第80-84页 |
技术路线 | 第84页 |
第一章 LPS预处理对DNA诱导的I型干扰素的影响 | 第84-98页 |
材料与方法 | 第84-93页 |
1.材料 | 第84-88页 |
·动物 | 第84页 |
·质粒和菌株 | 第84-86页 |
·细胞和细胞培养 | 第86页 |
·生化试剂 | 第86-87页 |
·主要实验仪器 | 第87-88页 |
2.方法 | 第88-93页 |
·RAW264.7及BMDM中转染DNA | 第88-89页 |
·BMDM的获取 | 第88页 |
·LPS预处理后转染细胞 | 第88-89页 |
·转染效率的测定 | 第89页 |
·李斯特菌感染RAW264.7细胞 | 第89-90页 |
·细菌感染 | 第89页 |
·感染效率的测定 | 第89-90页 |
·LPS预刺激对转染或感染细胞I型干扰素的影响 | 第90-91页 |
·RNA抽提 | 第90-91页 |
·反转录及实时定量PCR | 第91页 |
·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LPS预处理对DNA诱导的Ifnb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| 第91-92页 |
·Western Blot检测转录因子IκB、cJun、IRF3的活化 | 第92-93页 |
·细胞的准备 | 第92页 |
·变性及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| 第92-93页 |
·转膜 | 第93页 |
·Western blot检测转录因子的活化 | 第93页 |
3.统计学处理 | 第93页 |
结果 | 第93-95页 |
1.LPS预处理对转染DNA诱导的I型干扰素产生的影响 | 第93-94页 |
·LPS预处理对DNA转染率的影响 | 第93页 |
·LPS预处理明显抑制转染DNA诱导的I型干扰素的产生 | 第93-94页 |
2.LPS预处理对李斯特菌感染诱导的I型干扰素产生的影响 | 第94页 |
·LPS预处理对细菌感染率的影响 | 第94页 |
·LPS预处理对李斯特菌感染诱导的Ifnb1产生的影响 | 第94页 |
3.LPS预处理抑制DNA转染诱导的Ifnb1启动子活性 | 第94-95页 |
4.Western Blot检测cJun、IκB、IRF3的活化 | 第95页 |
·非变性电泳后检测IRF3二聚体 | 第95页 |
·变性电泳后检测磷酸化的cJun、IKB和IRF3 | 第95页 |
·抑制NF-κB或cJun活化对DNA诱导Ifnb1的影响 | 第95页 |
讨论 | 第95-98页 |
第二章 LPS预处理对DNA诱导的基因表达谱的影响 | 第98-103页 |
材料与方法 | 第98-100页 |
1.材料 | 第98-99页 |
·细胞培养 | 第98页 |
·引物 | 第98页 |
·生化试剂和试剂盒 | 第98页 |
·主要的仪器设备及其它 | 第98-99页 |
2.方法 | 第99页 |
·RNA的提取 | 第99页 |
·RNA纯化质检及送检 | 第99页 |
·生物信息学分析 | 第99页 |
·Western Blot验证磷酸化的Stat1和SOCS1 | 第99页 |
·差异表达基因的Real-time PCR验证 | 第99页 |
3.统计学处理 | 第99-100页 |
结果 | 第100-101页 |
1.RNA定量与质控 | 第100页 |
2.基因芯片差异表达结果分析 | 第100页 |
3.Real-time PCR验证差异表达的基因 | 第100页 |
4.Western Blot检测phospho-Stat1和SOCS1 | 第100-101页 |
讨论 | 第101-103页 |
第二部分 小结 | 第103-104页 |
附图 | 第104-12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20-133页 |
致谢 | 第133-134页 |
博士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及所获荣誉 | 第134-136页 |
发表论文 | 第136-151页 |
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| 第15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