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11页 |
ABSTRACT | 第11-12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2-19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12-15页 |
·中国加入WTO,机遇与挑战并存 | 第12页 |
·发展中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的困境 | 第12-14页 |
·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研究现状 | 第14-15页 |
·研究的动因与写作目的 | 第15页 |
·对文中主要概念的说明 | 第15-16页 |
·主要研究思路方法和框架布局 | 第16-18页 |
·主要研究思路方法 | 第16-17页 |
·主要内容和研究框架 | 第17-18页 |
·文章可能的创新点和不足 | 第18-19页 |
·本文可能的创新点 | 第18页 |
·论文存在的不足 | 第18-19页 |
第二章 文献综述 | 第19-24页 |
·影响产权保护的因素 | 第19-21页 |
·国际组织参与论 | 第19-20页 |
·法律渊源论 | 第20页 |
·政治体制论 | 第20页 |
·其它论断 | 第20-21页 |
·关于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衡量(IPP指标的度量) | 第21-24页 |
第三章 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分析 | 第24-31页 |
·中国现代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变迁及其影响 | 第24-28页 |
·中国知识产权的立法保护 | 第24-25页 |
·中国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 | 第25-26页 |
·中国知识产权的行政保护 | 第26-27页 |
·中国加入的知识产权国际公约和组织 | 第27-28页 |
·中国现代知识产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| 第28-31页 |
·知识产权立法还不健全 | 第28-29页 |
·知识产权司法制度滞后 | 第29页 |
·知识产权行政制度滞后 | 第29-31页 |
第四章 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指标体系构建 | 第31-41页 |
·TRIPS协议下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标准选择问题 | 第31-33页 |
·现有观点的综述 | 第31页 |
·对我国目前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分析 | 第31-33页 |
·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指标体系构建 | 第33-39页 |
·现有指标的缺陷 | 第33-34页 |
·GPI修正指标的设立 | 第34页 |
·执法效果F(t)二级指标的选取 | 第34-37页 |
·数据的采集和F(t)指标构建合理性检验 | 第37-38页 |
·执法效果F(t)的计算 | 第38-39页 |
·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指标的测量与分析 | 第39-41页 |
第五章 知识产权保护的影响因素 | 第41-55页 |
·影响知识产权保护的因素 | 第41-44页 |
·人均收入对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产生影响 | 第41-42页 |
·对外贸易与国际压力对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产生影响 | 第42页 |
·技术创新的能力对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产生影响 | 第42-43页 |
·FDI对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产生影响 | 第43页 |
·国内外专利申请量对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产生影响 | 第43-44页 |
·总市场规模对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产生影响 | 第44页 |
·互联网的发展对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产生影响 | 第44页 |
·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实证研究 | 第44-55页 |
·模型的建立 | 第45-46页 |
·数据的来源 | 第46页 |
·实证分析 | 第46-55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| 第55-60页 |
·结论 | 第55-56页 |
·政策建议 | 第56-60页 |
·建立与中国国情相适合的知识产权立法水平 | 第56-58页 |
·适当提高执法水平,强化人们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| 第58页 |
·积极鼓励R&D投资,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| 第58-60页 |
附表 | 第60-6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4-67页 |
致谢 | 第67-68页 |
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| 第6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