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0页 |
引言 | 第10-11页 |
第一章 我国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现状和特点 | 第11-18页 |
第一节 我国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现状 | 第11-14页 |
一、个人信息屡被侵犯 | 第11-12页 |
二、信息买卖已成产业 | 第12-13页 |
三、公民已有维权意识 | 第13-14页 |
第二节 我国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特点 | 第14-18页 |
一、犯罪手段隐蔽 | 第14-15页 |
二、侵犯通讯信息多 | 第15页 |
三、牟取非法利益大 | 第15-16页 |
四、判案标准不一 | 第16-18页 |
第二章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司法认定 | 第18-41页 |
第一节 公民个人信息的界定 | 第18-26页 |
一、公民的界定 | 第18-20页 |
二、个人信息的界定 | 第20-23页 |
三、公民个人信息的法律属性 | 第23-25页 |
四、公民对个人信息享有的权利 | 第25-26页 |
第二节 对于出售、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的理解 | 第26-32页 |
一、对于犯罪主体的理解 | 第26-28页 |
二、对于违反国家规定的理解 | 第28-30页 |
三、对于“情节严重”的理解 | 第30-32页 |
第三节 对于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的理解 | 第32-37页 |
一、对于“上述信息”的理解 | 第32-33页 |
二、对于“非法获取”的理解 | 第33-36页 |
三、出售、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与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区别 | 第36-37页 |
第四节 与相关犯罪的区别 | 第37-41页 |
一、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与侵犯通信自由罪的区别 | 第37-38页 |
二、出售、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与私自开拆、隐匿、毁弃邮件、电报罪的区别 | 第38-39页 |
三、出售、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与窃取、收买、非法提供信用卡信息罪的区别 | 第39-41页 |
第三章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刑法完善 | 第41-50页 |
第一节 国外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现状 | 第41-44页 |
一、美国的个人信息保护 | 第41-42页 |
二、英国的个人信息保护 | 第42页 |
三、日本的个人信息保护 | 第42-44页 |
第二节 为对完善我国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建议 | 第44-50页 |
一、应适当扩大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犯罪主体范围 | 第44-45页 |
二、应明确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主观要件 | 第45页 |
三、应规范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客观方面 | 第45-46页 |
四、应合理确定“情节严重”的衡量标准 | 第46-47页 |
五、应加强公民个人信息的刑法保护意识 | 第47-5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0-54页 |
后记 | 第54-5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