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价铬电镀装饰性铬新工艺研究
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10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10-20页 |
| ·课题背景 | 第10-18页 |
| ·三价铬电镀的国内外发展及现状 | 第10-12页 |
| ·三价铬电镀的优点 | 第12页 |
| ·三价铬电镀存在的主要问题 | 第12页 |
| ·三价铬电镀工艺特性及现状 | 第12-13页 |
| ·三价铬镀铬的特征 | 第13-15页 |
| ·三价铬电镀的阴极过程 | 第15-17页 |
| ·三价铬电镀铬的发展 | 第17-18页 |
| ·三价铬电镀工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| 第18-19页 |
| ·镀层的色泽及镀液的维护 | 第18页 |
| ·提高耐蚀性、硬度、耐磨性 | 第18-19页 |
| ·课题目的意义、来源及研究内容 | 第19-20页 |
| 第2章 试验药品、仪器及测试方法 | 第20-25页 |
| ·试验药品及仪器 | 第20-21页 |
| ·测试方法及测试标准 | 第21-25页 |
| ·分散能力测试 | 第21页 |
| ·镀液寿命测试 | 第21-22页 |
| ·覆盖能力测试 | 第22页 |
| ·镀层厚度分析 | 第22页 |
| ·盐雾试验 | 第22页 |
| ·结合力测试 | 第22-23页 |
| ·耐冲击力测试 | 第23页 |
| ·电化学测试 | 第23页 |
| ·赫尔槽测试 | 第23-25页 |
| 第3章 三价铬镀铬工艺的初选与优化 | 第25-49页 |
| ·氯化物体系镀铬工艺初选 | 第25-27页 |
| ·氯化物-氨基乙酸体系镀铬工艺优化 | 第27页 |
| ·氯化物-U 体系镀铬工艺优化 | 第27-38页 |
| ·镀液组成正交试验 | 第28-30页 |
| ·镀液组成的影响 | 第30-36页 |
| ·工艺条件的影响 | 第36-38页 |
| ·工艺总结 | 第38页 |
| ·硫酸盐体系镀铬工艺初选 | 第38-40页 |
| ·硫酸盐-草酸体系镀铬工艺优化 | 第40-48页 |
| ·稳定性的改善 | 第40-42页 |
| ·导电性的改善 | 第42页 |
| ·镀液组成正交试验 | 第42-45页 |
| ·甲酸铵浓度影响 | 第45-46页 |
| ·镀液镀厚性的提高 | 第46-48页 |
| ·工艺总结 | 第48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8-49页 |
| 第4章 三价铬镀铬性能测试 | 第49-60页 |
| ·三价铬镀液性能测试 | 第49-52页 |
| ·赫尔槽试验及工作稳定性试验 | 第49页 |
| ·分散能力测试 | 第49-50页 |
| ·覆盖能力测试 | 第50页 |
| ·镀液寿命测试 | 第50页 |
| ·电镀时间与镀层厚度的影响 | 第50-52页 |
| ·三价铬镀层性能测试 | 第52-59页 |
| ·镀层外观色泽对比 | 第52-53页 |
| ·镀层形貌 | 第53-56页 |
| ·三价铬与光亮镍层结合力测试 | 第56-57页 |
| ·耐冲击力试验 | 第57页 |
| ·盐雾试验 | 第57-58页 |
| ·Tafel 曲线 | 第58-59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59-60页 |
| 第5章 三价铬沉积过程初探 | 第60-71页 |
| ·阴极极化曲线分析 | 第60-64页 |
| ·不同体系的阴极极化曲线 | 第60-62页 |
| ·扫描速度对氯化物-U 体系阴极极化曲线的影响 | 第62-63页 |
| ·甲酸铵含量对氯化物-U 体系阴极极化曲线的影响 | 第63-64页 |
| ·沉积时间对氯化物-U 体系镀层性能的影响 | 第64-68页 |
| ·沉积时间对镀层结构的影响 | 第64-65页 |
| ·沉积时间对镀层成长过程的影响 | 第65-67页 |
| ·沉积时间对镀层耐蚀性的影响 | 第67-68页 |
| ·阳极极化测试 | 第68-70页 |
| ·阳极主反应的确定 | 第68-69页 |
| ·U 的作用 | 第69-70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70-71页 |
| 结论 | 第71-72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2-77页 |
|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77-79页 |
| 致谢 | 第7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