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海知识产权交易市场建设研究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1页 |
引言 | 第11-14页 |
第一章 知识产权交易市场理论基础 | 第14-23页 |
·知识产权的内涵与范围 | 第14-17页 |
·知识产权的形成与发展 | 第17-20页 |
·知识产权交易的基础与作用 | 第20-22页 |
·知识产权交易市场的功能 | 第22-23页 |
第二章 国外知识产权交易市场发展的借鉴与启示 | 第23-43页 |
·国外知识产权交易市场发展现状 | 第23-38页 |
·国际知识产权交易发展迅速 | 第23-24页 |
·美国、英国交易中介业务遍及全球 | 第24-33页 |
·日本、韩国政府大力扶持市场建设 | 第33-38页 |
·美国、英国知识产权交易市场发展模式借鉴 | 第38-40页 |
·鼓励科研人员分享知识产权 | 第38页 |
·开展知识产权网上交易 | 第38-39页 |
·发展多种交易模式 | 第39页 |
·扩大业务覆盖范围 | 第39页 |
·保护交易双方信息 | 第39-40页 |
·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和服务水平 | 第40页 |
·推动知识产权证券化 | 第40页 |
·日本、韩国知识产权交易市场建设经验的启示 | 第40-43页 |
·政府主导建设交易市场 | 第41页 |
·立法保障交易所的设立和运营 | 第41页 |
·网上市场与网下市场相结合 | 第41-42页 |
·促进闲置知识产权的利用 | 第42页 |
·开展知识产权融资 | 第42-43页 |
第三章 上海知识产权交易市场发展现状与问题 | 第43-52页 |
·上海知识产权交易市场发展现状 | 第43-49页 |
·市场数量众多,规模较大 | 第43-45页 |
·政府筹办为主,企业参与为辅 | 第45-46页 |
·市场化运作与政府资助相结合 | 第46-47页 |
·网上市场与网下市场相结合 | 第47页 |
·专利市场占主体,商标市场逐步形成 | 第47-48页 |
·市场细分和专业化,区域合作不断加强 | 第48-49页 |
·上海知识产权交易市场存在的问题 | 第49-52页 |
·主管机构多头管理,市场分割严重 | 第49页 |
·市场建设缺乏法律保障 | 第49-50页 |
·市场有效供给不足 | 第50页 |
·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| 第50-51页 |
·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服务滞后 | 第51-52页 |
第四章 上海知识产权交易市场的目标定位 | 第52-62页 |
·上海知识产权交易市场的目标定位 | 第52-54页 |
·“国家级”市场 | 第52-53页 |
·“国际化”市场 | 第53页 |
·“综合性”市场 | 第53-54页 |
·上海建设国家级知识产权交易市场的有利条件 | 第54-58页 |
·市场发育程度全国领先 | 第54页 |
·知识产权拥有量较大 | 第54-55页 |
·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较为完善 | 第55-56页 |
·知识产权交易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| 第56页 |
·知识产权保护相对较好 | 第56-57页 |
·社会诚信体系逐步完善 | 第57页 |
·国际化大都市初具雏形 | 第57-58页 |
·上海建设国家级知识产权交易市场的重大机遇 | 第58-62页 |
·2010 年世博会在上海举办 | 第58-59页 |
·创新型国家战略实施 | 第59-60页 |
·浦东新区成为“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” | 第60页 |
·张江高科技园区成为“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” | 第60-62页 |
第五章 加快建设上海知识产权交易市场的政策建议 | 第62-68页 |
·完善知识产权交易市场发展的法律环境 | 第62-63页 |
·立法保障交易市场的建设 | 第63页 |
·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| 第63页 |
·促进闲置知识产权的利用和交易 | 第63-65页 |
·鼓励企业活用“休眠知识产权” | 第64页 |
·强化高校、科研机构与企业的知识产权交易意识 | 第64页 |
·促进知识产权归属向科研人员转移 | 第64-65页 |
·推动知识产权的价值评估和证券化 | 第65-66页 |
·完善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体系 | 第65页 |
·开展知识产权证券化试点 | 第65-66页 |
·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和配套服务水平 | 第66-68页 |
·完善知识产权经纪人资格认定制度 | 第66页 |
·大力扶持知识产权代理机构发展 | 第66-68页 |
结束语 | 第68-6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9-72页 |
致谢 | 第72-73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| 第73-76页 |
上海交通大学学位论文答辩决议书 | 第7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