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5页 |
英文摘要 | 第5-7页 |
引言 | 第7页 |
正文 | 第7-31页 |
一、 邓小平理论的来源 | 第7-18页 |
(一) 晚年马克思的新思路 | 第8-11页 |
(二) 后期列宁的新思想 | 第11-14页 |
(三) 毛泽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探索 | 第14-18页 |
二、 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形成 | 第18-24页 |
(一) 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重新恢复 | 第19-20页 |
(二) 工作中心的转移及改革开放等思想的初步提出 | 第20页 |
(三) 邓小平许多思想的进一步明确 | 第20-21页 |
(四) 发展市场经济思想的更加明确 | 第21-22页 |
(五) 邓小平理论的初步形成 | 第22-23页 |
(六) 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形成 | 第23-24页 |
三、 邓小平理论与“老祖宗”一脉相承 | 第24-31页 |
(一) 思想路线一致 | 第24-25页 |
(二) 根本立场一致 | 第25-27页 |
(三) 基本方法一致 | 第27-30页 |
(四) 根本任务一致 | 第30-31页 |
结论 | 第31-32页 |
注释 | 第32-33页 |
主要参考文献 | 第33-3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