导 言 | 第1页 |
第一章 我国法官选任制度现实困境的分析 | 第7-21页 |
一、 法官缺乏独立性。 | 第8-11页 |
二、 法官的任职条件过低。 | 第11-15页 |
三、 法院没有独立的进人权,同时招考方式不够科学。 | 第15-16页 |
四、 对法官的管理,采用行政化管理模式,忽视了法官自身的特有要求,并且法院内部的多序列管理尚未完全建立。 | 第16-17页 |
五、 合议制不落实,审判责任难以到位。 | 第17-18页 |
六、 法院内部论资排辈、只能上不能下现象严重,缺少激励机制。 | 第18-20页 |
七、 法官考核制度不科学,培训任务沉重,交流和轮岗制度实施不力。 | 第20-21页 |
第二章 、我国法官选任制度存在问题的成因 | 第21-25页 |
一、 我国法官选任制度的立法背景。 | 第21-22页 |
二、 我国法官选任制度存在问题的具体成因: | 第22-25页 |
(一) 历史的原因 | 第23-24页 |
(二) 社会的原因 | 第24-25页 |
(三) 法律制度本身的原因 | 第25页 |
第三章 改革我国法官选任制度的必要性考察 | 第25-28页 |
一、 法官独立是司法公正的落脚点。 | 第26页 |
二、 改革法官选任制度、提高法官素质是树立裁判权威的关键。 | 第26-27页 |
三、 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剧,决定着我国必须进行法官选任制度的改革。 | 第27-28页 |
第四章 、改革我国法官选任制度的若干建议 | 第28-46页 |
一、 抵制地方保护主义,确保司法独立与公正。 | 第29-31页 |
(一) 严格法官任用制,从而保障法官不受地方干涉和影响。 | 第29-30页 |
(二) 法院的进人权应收归法院统筹行使。 | 第30-31页 |
(三) 在法院内部,应建立以分层招考制为主的择优机制。 | 第31页 |
二、 通过严格法官选任条件,造就一批真正意义上的法官。 | 第31-39页 |
(一) 提高法官素质不仅是行使法官职权的必然要求,也是要使法官职业成为一个社会普遍性尊重职业的必要条件。 | 第31-33页 |
(二) 法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。 | 第33-35页 |
(三) 弱化法官等级,确保法官独立。 | 第35-39页 |
(四) 切实实行法官淘汰制,精简现有法官队伍。 | 第39页 |
三、 建立法官的交流、轮岗及业务培训制度。 | 第39-46页 |
(一) 逐步实行法官任职回避制度,树立公正的外部形象。 | 第39-40页 |
(二) 建立法院分管工作的轮换制度,创造公正的内部条件。 | 第40-41页 |
(三) 完善法官的业务考核制度,建立科学的竞争激励机制。 | 第41-42页 |
(四) 加强法官的教育培训制度,提高法官群体的整体素质。 | 第42-44页 |
(五) 从我国实际出发,改革和完善现行的法官任期制度。 | 第44-46页 |
参考书目 | 第46-4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