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天文学、地球科学论文--矿床学论文--矿床分类论文--燃料矿床论文--煤论文

潮水盆地侏罗纪煤炭资源赋存规律研究

中文摘要第1-6页
Abstract第6-11页
第1章 前言第11-22页
   ·目的和意义第11-12页
   ·研究现状第12-17页
     ·含煤岩系层序地层学研究现状第12-13页
     ·构造控煤作用研究现状第13-14页
     ·储层预测地震反演技术研究现状第14-15页
     ·潮水盆地勘探现状第15-17页
   ·研究工作概况第17-18页
     ·研究目标第17页
     ·研究内容第17-18页
     ·技术路线第18页
     ·主要工作量第18页
   ·论文主要认识和创新点第18-22页
     ·主要认识第18-21页
     ·创新点第21-22页
第2章 潮水盆地区域地质背景第22-43页
   ·大地构造位置与盆地结构第22-24页
     ·研究区地理位置及概况第22-23页
     ·大地构造位置及盆地结构第23-24页
   ·潮水盆地盆地基底岩性分区第24-25页
   ·岩浆岩第25-27页
     ·侵入岩第25-26页
     ·火山岩第26-27页
   ·地层第27-35页
     ·区域地层第27-32页
     ·研究区地层第32-35页
   ·含煤地层与煤层第35-43页
     ·含煤地层第35-40页
     ·煤层第40-43页
第3章 潮水盆地构造格架与分区第43-63页
   ·地震精细构造解释第43-54页
     ·层位标定第43-48页
     ·精细构造解释第48-51页
     ·平面构造特征第51-53页
     ·地质异常体解释第53-54页
   ·构造单元分区第54-58页
   ·控盆断裂构造及其特征第58-63页
第4章 潮水盆地含煤岩系沉积体系与层序地层格架第63-97页
   ·研究区侏罗纪煤系沉积体系及沉积相第63-75页
     ·岩相类型及其特征第63-66页
     ·沉积体系及沉积相特征第66-75页
   ·研究区侏罗纪煤系层序地层格架第75-97页
     ·层序界面特征及识别第75-77页
     ·研究区层序地层格架第77-82页
     ·重点井高分辨层序地层分析第82-88页
     ·潮水盆地侏罗纪煤系层序格架内沉积环境演化第88-97页
第5章 潮水盆地侏罗纪煤系层序格架下古地理演化与聚煤作用第97-129页
   ·古地理编图思路与步骤第97页
   ·煤系层序格架下古地理特征第97-110页
     ·层序SⅢ1 及层序SⅢ2 岩相古地理特征第98-102页
     ·层序SⅢ3 岩相古地理特征第102页
     ·层序SⅢ4 岩相古地理特征第102-103页
     ·层序SⅢ5 岩相古地理格局第103页
     ·小结第103-110页
   ·煤系层序格架内古地理背景下聚煤作用分析第110-126页
     ·地震反演方法及原理第110-111页
     ·地震反演实现及关键参数选取第111-116页
     ·地震资料反演结果剖面分析第116-119页
     ·层序格架内古地理背景下聚煤特征第119-126页
   ·断陷盆地聚煤模式研究第126-129页
第6章 潮水盆地构造演化与煤炭资源赋存特征第129-157页
   ·研究区煤炭资源赋存构造格架第129-138页
   ·研究区主要构造单元盆地沉降埋藏史分析第138-145页
     ·模拟参数确定第138-139页
     ·主要构造单元盆地沉降埋藏史分析第139-145页
   ·潮水盆地构造演化与煤炭资源赋存第145-150页
     ·早-中侏罗世的断裂阶段第145-147页
     ·晚侏罗世断坳阶段第147-149页
     ·白垩世-古近系改造阶段第149-150页
     ·新近系-第四系坳陷阶段第150页
   ·潮水盆地侏罗纪煤系聚煤规律及其控制因素分析第150-154页
     ·聚煤盆地基底构造第150-151页
     ·潮水盆地的边界及范围第151页
     ·聚煤盆地成因类型第151-152页
     ·聚煤期古地理环境条件第152-153页
     ·古气候及古植物条件第153页
     ·其他控制因素第153-154页
   ·煤炭勘探有利靶区预测第154-157页
第7章 结论与展望第157-161页
   ·主要结论第157-160页
   ·存在问题与展望第160-161页
参考文献第161-169页
致谢第169-170页
作者简介第170页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第170页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第170-171页

论文共17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复电阻率法三维正反演问题研究
下一篇: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奥陶系油气成藏体系及资源潜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