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中国共产党论文--党的建设论文--思想建设论文--党的宣传工作论文

文化软实力与党的对外宣传工作研究

摘要第1-6页
Abstract第6-12页
导论第12-42页
 第一节 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12-16页
  一、研究背景第12-14页
  二、研究意义第14-16页
 第二节 文献综述第16-37页
  一、文化软实力文献综述第16-28页
  二、对外宣传研究综述第28-37页
 第三节 基本思路与研究方法第37-38页
  一、基本思路第37页
  二、研究方法第37-38页
 第四节 主要内容和课题创新第38-42页
  一、主要内容第38-40页
  二、课题创新第40-42页
第一章 文化软实力与党的对外宣传的理论分析第42-67页
 第一节 文化软实力第42-57页
  一、“软实力”概念和影响第42-48页
  二、文化软实力的界定和涵涉第48-57页
 第二节 党的对外宣传工作第57-65页
  一、对外宣传的演进与党的对外宣传工作的历程第57-60页
  二、党的对外宣传的指涉与特点第60-63页
  三、党的对外宣传的体系与职能第63-65页
 第三节 文化软实力与党的对外宣传之间的关系第65-67页
  一、文化软实力是对外宣传的基础和前提第65-66页
  二、对外宣传是文化软实力提升的重要途径第66页
  三、文化软实力与对外宣传双向促进第66-67页
第二章 文化软实力语境下党的对外宣传面临的新形势第67-104页
 第一节 世界进入文化软实力时代第67-84页
  一、文化软实力时代的缘起第67-69页
  二、文化软实力时代的发展脉络与特征第69-70页
  三、文化软实力时代文化战略比较第70-84页
 第二节 文化软实力竞争对党的对外宣传带来的挑战第84-104页
  一、文化软实力竞争是多极化国际新格局的大趋势第84-86页
  二、文化软实力竞争在对外宣传上的体现第86-96页
  三、文化软实力语境下对外宣传面临的问题第96-104页
第三章 坚持文化自觉以提升对外宣传中的国家形象第104-120页
 第一节 文化自觉与国家形象第104-112页
  一、文化自觉第104-106页
  二、国家形象第106-108页
  三、以文化自觉优化对外宣传中的国家形象第108-112页
 第二节 整合文化资源塑造国家形象第112-116页
  一、在弘扬民族精神中塑造国家形象第112-113页
  二、在推进文化系统创新中塑造国家形象第113-114页
  三、在确立文化发展战略中塑造国家形象第114-116页
 第三节 推动文化“走出去”传播国家形象第116-120页
  一、塑造文化产业“走出去”的中国风格第117-118页
  二、提升文化产业“走出去”的内涵和品味第118-119页
  三、突破西方“误读”和“歪曲”中国的文化屏障第119-120页
第四章 倡行道义准则以掌握对外宣传话语权第120-134页
 第一节 话语权竞争的时代特征第120-123页
  一、对宣传内容的定义权第120-121页
  二、在对外宣传上的议程设置权第121-122页
  三、对重大事件的评议裁判权第122-123页
 第二节 道义准则是掌握对外宣传话语权的关键第123-128页
  一、道义准则反映文化的本质与核心第123-125页
  二、道义准则是承载国家文化形象的依据和标志第125页
  三、道义准则规范对外宣传行为的意图和疆界第125-128页
 第三节 以道义准则掌握对外宣传话语权的对策建议第128-134页
  一、严格遵循有利于国际行为的道义准则第128-129页
  二、积极倡行符合时代要求的价值标准第129-131页
  三、积极参与国际话语权竞争第131-134页
第五章 促进文明对话以扩大文化影响力第134-150页
 第一节 文明对话与交流是文化发展的动力第134-140页
  一、文化多样性的存在依据第134-136页
  二、价值语境中的文明对话与交流第136-137页
  三、历史视野中的文明对话和交流第137-140页
 第二节 文明对话与交流的时代特征第140-143页
  一、“西强我弱”的交流格局第141页
  二、不平衡的交流趋势第141-142页
  三、文化霸权主义盛行第142页
  四、保护文化多样性的世界共识第142-143页
 第三节 促进文明对话与交流的对策建议第143-150页
  一、坚持文化多元主义,相互尊重和学习第144-145页
  二、立足中华文化,打造文明对话平台和机制第145-146页
  三、坚持“和而不同”,谋求共同发展第146-148页
  四、借鉴历史经验,升华文明对话第148-150页
第六章 构建外宣新格局以提高对外传播水平第150-165页
 第一节 树立新的对外宣传理念第150-153页
  一、树立开放理念第150页
  二、树立互动理念第150-151页
  三、树立差异理念第151-152页
  四、树立创新理念第152页
  五、树立协调理念第152-153页
 第二节 创新对外宣传的内容和方法第153-161页
  一、创新对外宣传的内容第153-155页
  二、创新对外宣传的方法第155-161页
 第三节 完善对外宣传体制和机制第161-165页
  一、完善对外宣传管理体制第161-162页
  二、建立运转协调的对外宣传长效机制第162-164页
  三、完善对外宣传人才队伍激励机制第164-165页
结语第165-167页
参考文献第167-182页
后记第182页

论文共18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中国模式兴起的逻辑
下一篇:干部教育培训质量保障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