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8页 |
第一部分:正文 | 第8-50页 |
1. 前言 | 第8-11页 |
·抑郁障碍的现状概述 | 第8页 |
·抗抑郁药氟西汀的发展 | 第8-10页 |
·研究目的 | 第10-11页 |
2. 研究方法 | 第11-23页 |
·研究对象 | 第11-12页 |
·给药方法及药代动力学方法评价 | 第12-19页 |
·试验药品 | 第12页 |
·给药方式 | 第12页 |
·临床试验过程 | 第12-15页 |
·血药浓度测定 | 第15-19页 |
·药代动力学参数计算 | 第19页 |
·基因多态性分析 | 第19-21页 |
·血标本的采集及处理 | 第19页 |
·基因组DNA 的提取 | 第19页 |
·目的片段的PCR 扩增 | 第19-20页 |
·基因型检测 | 第20-21页 |
·统计分析 | 第21-23页 |
·数据管理 | 第21页 |
·药代动力学参数计算 | 第21页 |
·数据统计分析 | 第21-23页 |
3. 研究结果 | 第23-37页 |
·受试者一般人口学特征及血浆药物浓度测定结果 | 第23-28页 |
·血药浓度-时间曲线 | 第28-29页 |
·氟西汀肠溶片 | 第28页 |
·氟西汀普通片 | 第28-29页 |
·CYP2C19 基因多态性位点检测结果 | 第29-32页 |
·CYP2C19*2(CYP2C19m1) | 第29页 |
·CYP2C19*3(CYP2C19m2) | 第29-30页 |
·CYP2C19m1 和CYP2C19m2 的基因型分布 | 第30页 |
·受试者按基因型分组 | 第30-32页 |
·药代动力学参数计算 | 第32-36页 |
·不同剂型组药代动力学参数比较 | 第32-35页 |
·性别因素对药代动力学参数的影响分析 | 第35-36页 |
·安全性分析 | 第36-37页 |
4. 讨论 | 第37-42页 |
·有关氟西汀的药代动力学 | 第37-38页 |
·有关氟西汀肠溶片的剂型特征 | 第38-39页 |
·影响氟西汀药代动力学特征的可能因素 | 第39-41页 |
·细胞色素CYP450 同功酶系列 | 第39-40页 |
·性别因素 | 第40-41页 |
·有关HPLC 测定方法 | 第41-42页 |
5. 总结 | 第42-44页 |
6. 参考文献 | 第44-50页 |
第二部分:文献综述 | 第50-74页 |
1. 基本药理学特性 | 第50-51页 |
2. 基本药代动力学特征 | 第51-52页 |
3. 代谢和排泄 | 第52-58页 |
·CYP2D6 | 第53-55页 |
·CYP2C19 | 第55-56页 |
·CYP2C9 | 第56-57页 |
·CYP3A4 | 第57-58页 |
4. 浓-效关系 | 第58页 |
5. 安全性 | 第58-59页 |
6. 氟西汀用于各类人群 | 第59-61页 |
·年龄因素 | 第59-60页 |
·性别因素 | 第60-61页 |
7. 氟西汀的剂型发展 | 第61-63页 |
8. 小结 | 第63-64页 |
9. 参考文献 | 第64-74页 |
第三部分:附录 | 第74-82页 |
1. 受试者知情同意书 | 第74-80页 |
2. 英文缩略词表 | 第80-82页 |
致谢 | 第82-84页 |
个人简历 | 第8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