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环境科学、安全科学论文--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--环境生物学论文--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论文--生态建设与生态恢复论文

山西阳泉自然煤矸石山生境及植被构建技术研究

摘要第1-6页
Abstract第6-13页
1 引言第13-27页
   ·自燃煤矸石山灭火研究进展第13-21页
     ·煤矸石山自燃机理第13-20页
     ·自燃矸石山灭火技术第20-21页
   ·煤矸石山植被恢复第21-24页
     ·煤矸石风化物基质改良第21-23页
     ·煤矸石山植被恢复植物种选择第23页
     ·煤矸石山植被演替第23-24页
     ·煤矸石山生态系统构建第24页
   ·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4-25页
   ·研究区概况第25-27页
2 研究内容、方法和技术路线第27-31页
   ·研究内容第27-28页
     ·自燃煤矸石山特征第27页
     ·自燃煤矸石山影响植被构建的因素分析第27页
     ·自燃煤矸石山生境构建技术第27页
     ·自燃煤矸石山植被构建技术第27-28页
   ·技术路线第28页
   ·研究方法第28-31页
     ·自燃煤矸石山的基本特征研究方法第28-29页
     ·自燃煤矸石山对植被构建影响因素分析方法第29页
     ·自燃煤矸石山生境构建技术第29页
     ·自燃煤矸石山植被构建技术第29-31页
3 自燃煤矸石山特征研究第31-67页
   ·煤矸石特征第31-32页
     ·工业特征第31页
     ·孔隙率第31页
     ·吸氧量与吸氧速度第31-32页
     ·粒径发热量第32页
   ·煤矸石山的特征第32-33页
     ·粒径分级第32-33页
     ·沟道堆放第33页
   ·煤矸石自燃第33-35页
     ·自燃原因第33页
     ·烟囱效应第33-34页
     ·爆炸第34-35页
   ·研究期间降雨特征第35-37页
   ·煤矸石山基质的物理性质第37-40页
     ·煤矸石山粒径组成第37页
     ·煤矸石风化物孔隙度及其持水能力第37-38页
     ·煤矸石山风化物入渗特点第38-39页
     ·煤矸石山储水量第39-40页
   ·水分特征第40-49页
     ·水平特征第40-41页
     ·水分日变化第41页
     ·季节变化第41-45页
     ·垂直变化第45-49页
   ·温度特征第49-56页
     ·水平特征第49-51页
     ·垂直分布特征第51页
     ·季节性变化特征第51-52页
     ·纵向剖面温度垂直变化特征第52-54页
     ·日变化特征第54页
     ·传导特性及水平分布特征第54-55页
     ·裂缝温度特征第55-56页
   ·盐分特征第56-57页
     ·水平分布第56页
     ·垂直分布第56页
     ·盐分组成第56-57页
   ·酸度特征第57-58页
     ·酸度的垂直变化第57页
     ·酸度水平变化第57-58页
   ·紧实度第58-60页
   ·养分状况第60页
   ·水土流失第60-62页
   ·污染气体第62-63页
   ·重金属第63页
   ·扬尘第63页
   ·陡坡第63-64页
   ·地形破碎第64页
   ·小结第64-67页
4 自燃煤矸石山植被构建的影响因素分析研究第67-95页
   ·植被构建制约因素分析第67-73页
     ·水分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第67页
     ·低温对植物的影响第67-68页
     ·酸对植物的危害第68-69页
     ·压实对植被构建的影响第69-70页
     ·煤矸石山养分贫乏对植物的危害第70页
     ·水土流失对植被构建的危害第70页
     ·污染气体对植物的危害第70-72页
     ·重金属对植物的危害第72-73页
     ·扬尘对的植物危害第73页
     ·陡坡对植被构建的影响第73页
     ·地形破碎对植被构建的影响第73页
   ·温度对植物的胁迫研究第73-91页
     ·高温对植物的形态特征影响研究第74-88页
     ·高温对植物生理的影响第88-90页
     ·植物的耐高温能力分析第90-91页
   ·盐对植物的胁迫研究第91-93页
   ·小结第93-95页
5 自燃煤矸石山生境构建技术研究第95-113页
   ·地表整理第95-96页
   ·挡土墙设计与施工第96-97页
   ·覆土技术第97-99页
     ·覆土厚度第97-98页
     ·土壤含水率第98-99页
     ·复层结构覆土第99页
   ·注浆灭火第99-103页
     ·注浆材料的选择第99-100页
     ·浆液配制第100-101页
     ·注浆技术第101-103页
   ·灌排水系统第103-104页
     ·引水灌溉第103-104页
     ·径流集水第104页
   ·土壤改良第104-108页
     ·对酸性的改良第105-106页
     ·盐渍土的改良第106-108页
   ·土壤培肥第108-111页
     ·传统培肥第108页
     ·微生物培肥技术第108-111页
   ·小结第111-113页
6 自燃煤矸石山植被构建技术研究第113-137页
   ·植物选择第113-126页
     ·选择原则第113-114页
     ·植物筛选第114-126页
   ·植物种植第126-129页
     ·种植区的划分第126页
     ·种植方式第126页
     ·外生菌根菌接种第126-129页
   ·自燃煤矸石山的植物群落及结构第129-135页
     ·草本植被群落第129-130页
     ·灌丛群落第130-132页
     ·乔木群落第132页
     ·灌草群落第132页
     ·乔灌混交的植被结构第132-133页
     ·乔灌草群落第133页
     ·藤本植物群落第133页
     ·乔灌草的密度第133-135页
   ·自燃煤矸石山的植物抚育管理技术第135页
     ·养护第135页
     ·抚育第135页
     ·乔灌草比例调控第135页
   ·小结第135-137页
7 结论第137-138页
   ·结论第137页
   ·有待继续深入研究的问题第137-138页
植物拉丁名一览表第138-140页
参考文献第140-151页
个人简介第151-152页
导师简介第152-155页
成果清单第155-157页
致谢第157页

论文共15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朔黄铁路原平分公司绩效管理考核体系研究
下一篇:惯性组件测试及其在空中对抗仿真中的应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