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0页 |
引言 | 第10-11页 |
一 文献综述 | 第11-20页 |
1 调节性匹配理论概述 | 第11-18页 |
·概念的提出 | 第11页 |
·调节性匹配的含义 | 第11-12页 |
·调节性匹配的产生 | 第12-16页 |
·自我调节定向的概念及形成 | 第12-13页 |
·调节定向的测量 | 第13-14页 |
·不同调节定向个体的特点研究 | 第14-15页 |
·调节性匹配的实验操作 | 第15-16页 |
·调节性匹配的效应 | 第16-18页 |
·调节性匹配与动机强度 | 第16-17页 |
·调节性匹配与情绪体验 | 第17页 |
·调节性匹配与行为评价及价值转移 | 第17-18页 |
2 关于说服的研究回顾 | 第18-19页 |
·说服的信息加工过程及影响因素 | 第18页 |
·影响说服效果的框架效应研究 | 第18-19页 |
3 调节性匹配影响说服效果的研究 | 第19-20页 |
二 问题提出 | 第20-22页 |
1 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| 第20-21页 |
2 本研究探讨的问题 | 第21-22页 |
3 研究意义 | 第22页 |
三 研究一:调节聚焦问卷的修订 | 第22-26页 |
1 研究目的及假设 | 第22页 |
2 研究方法 | 第22-23页 |
·被试 | 第22-23页 |
·测量工具 | 第23页 |
·修订步骤 | 第23页 |
3 结果分析 | 第23-26页 |
·项目分析 | 第23-24页 |
·探索性因素分析 | 第24-25页 |
·验证性因素分析 | 第25页 |
·重测信度 | 第25页 |
·效标关联效度 | 第25-26页 |
4 讨论 | 第26页 |
5 小结 | 第26页 |
四 研究二:个体的调节定向与神经调节类型、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 | 第26-30页 |
1 研究目的及假设 | 第26-27页 |
2 研究方法 | 第27页 |
·被试 | 第27页 |
·测量工具 | 第27页 |
·步骤 | 第27页 |
3 结果分析 | 第27-29页 |
·相关分析 | 第27-28页 |
·多元回归分析 | 第28-29页 |
4 讨论 | 第29-30页 |
5 小结 | 第30页 |
五 研究三:调节性匹配影响说服效果的实验研究 | 第30-54页 |
实验一:特质性调节定向与结果框架的调节性匹配对说服效果的影响 | 第30-41页 |
1.研究目的及假设 | 第30-31页 |
2.研究方法 | 第31-32页 |
·被试 | 第31页 |
·材料 | 第31页 |
·实验设计 | 第31页 |
·实验步骤 | 第31-32页 |
·促进/防御定向被试的筛选 | 第31页 |
·结果框架的分配 | 第31-32页 |
·统计分析 | 第32页 |
3 结果分析 | 第32-39页 |
·特质性调节定向与结果框架的二因素方差分析 | 第32-39页 |
·对信息评价的影响 | 第35-36页 |
·对消极情绪体验的影响 | 第36-38页 |
·对积极情绪体验的影响 | 第38页 |
·对探索动机的影响 | 第38页 |
·对行为意向的影响 | 第38-39页 |
4 讨论 | 第39-40页 |
·对信息评价的影响 | 第39页 |
·对情绪体验的影响 | 第39-40页 |
·对探索动机和行为意向的影响 | 第40页 |
5 小结 | 第40-41页 |
实验二:情境性调节定向与结果框架的匹配对说服效果的影响 | 第41-54页 |
1 研究目的及假设 | 第41页 |
2 研究方法 | 第41-42页 |
·被试 | 第41页 |
·实验设计 | 第41页 |
·材料 | 第41-42页 |
·被试分配及操作步骤 | 第42页 |
·数据分析 | 第42页 |
3 结果分析 | 第42-53页 |
·调节定向、结果框架与信息加工时间的三因素方差分析 | 第42-47页 |
·短时加工条件下,调节定向与结果框架的二因素方差分析 | 第47-52页 |
·对信息评价的影响 | 第48-50页 |
·对情绪体验的影响 | 第50页 |
·对探索动机的影响 | 第50-52页 |
·对行为意向的影响 | 第52页 |
·长时加工条件下,调节定向与结果框架的二因素方差分析 | 第52-53页 |
4 讨论 | 第53-54页 |
·对信息评价的影响 | 第53页 |
·对情绪体验的影响 | 第53-54页 |
·对探索动机和行为意向的影响 | 第54页 |
·信息加工时间对调节性匹配效应的影响 | 第54页 |
·特质性调节定向与情境性调节定向的异同 | 第54页 |
5 小结 | 第54页 |
六 研究总结 | 第54-56页 |
1 结论 | 第54-55页 |
2 研究不足与展望 | 第55-5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6-59页 |
附录 | 第59-66页 |
致谢 | 第6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