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科学、科学研究论文--世界各国科学研究事业论文--中国论文

科学技术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--基于系统论视角的研究

内容提要第1-6页
Abstract第6-11页
导论第11-30页
 一、构建和谐社会:当今中国的现实课题第11-21页
  (一) 构建和谐社会已成为当今中国的新主题第12-14页
  (二) 和谐社会的系统学分析第14-18页
  (三) 构建和谐社会的系统学要求第18-21页
 二、科学技术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地位第21-26页
  (一) 科学技术的释义第21-23页
  (二) 科技进步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第23-26页
 三、研究现状、意义、思路及方法第26-30页
  (一) 研究现状第26-27页
  (二) 研究意义第27-28页
  (三) 研究思路及方法第28-30页
第一章 科技进步: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第30-50页
 第一节 人的全面发展: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质和核心第30-36页
  一、人的全面发展是和谐社会的价值目标和内在要求第31-33页
  二、人的全面发展的时代内涵及实现途径第33-36页
 第二节 科技进步是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不竭动力第36-43页
  一、科技进步与人的发展的演进第36-39页
  二、现代科技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推动作用第39-43页
 第三节 在科技进步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第43-50页
  一、科技异化与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第43-46页
  二、实现科技进步与人的发展的良性互动第46-50页
第二章 科技创新:和谐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之源第50-75页
 第一节 经济发展: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第50-55页
  一、经济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前提第50-53页
  二、和谐社会建设中经济发展的根本要求第53-55页
 第二节 科技创新: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第55-65页
  一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第56-58页
  二、科技创新: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第58-60页
  三、科技创新:产业结构升级的动力第60-62页
  四、科技创新: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第62-65页
 第三节 加强科技创新,促进我国经济和谐发展第65-75页
  一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,走自主创新之路第65-68页
  二、依靠科技创新,促进经济和谐发展第68-75页
第三章 科学技术:和谐社会政治建设的推进器第75-101页
 第一节 政治文明建设:实现社会和谐的政治保障第75-80页
  一、政治文明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题中的应有之义第75-78页
  二、和谐社会对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要求第78-80页
 第二节 科学技术的政治功能第80-91页
  一、科技与政治结合的历史必然性第81-84页
  二、科学技术对国家政治的影响第84-88页
  三、科学技术对国际政治的影响第88-91页
 第三节 科学技术推进政治文明建设的路径第91-101页
  一、科技进步推进执政党的建设第91-93页
  二、科技进步推动民主政治发展第93-95页
  三、科技进步推进法治建设第95-97页
  四、科技进步推动和谐国际环境的建设第97-101页
第四章 科学技术:建设和谐文化的重要基石第101-127页
 第一节 建设和谐文化:社会和谐的思想保证第101-109页
  一、文化与和谐文化第102-103页
  二、建设和谐文化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第103-106页
  三、建设和谐文化的主要内容和根本任务第106-109页
 第二节 发展科技文化是建设和谐文化的题中之义第109-117页
  一、科技文化及其特点第109-111页
  二、科技文化在建设和谐文化中的地位第111-114页
  三、发展科技文化是建设和谐文化的重要内容第114-117页
 第三节 科学技术:建设和谐文化的重要手段第117-127页
  一、科学技术对思想建设的促进作用第117-119页
  二、科学技术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第119-121页
  三、科学技术对教育建设的促进作用第121-123页
  四、科学技术对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第123-127页
第五章 科技进步: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根本保障第127-149页
 第一节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社会和谐的基础第127-132页
  一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社会和谐的基础第127-129页
  二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内涵分析第129-131页
  三、可持续发展: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根本要求第131-132页
 第二节 科技进步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影响第132-138页
  一、科技进步推动人与自然关系的变革第133-134页
  二、科技负效应的根源分析第134-138页
 第三节 科技进步: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途径第138-149页
  一、科技发展是生态自然观的形成基础第138-141页
  二、科技进步是消解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第141-144页
  三、高新科技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及展望第144-149页
结语第149-151页
主要参考文献第151-159页
后记第159页

论文共15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海岛棉特定染色体的遗传效应及主要性状的QTL定位
下一篇:含砾夹层用PDC钻头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