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7页 |
引言 | 第7-8页 |
第一章 世界遗产保护概述 | 第8-22页 |
一、世界遗产的概念和种类 | 第8-16页 |
(一) 世界遗产的法律概念 | 第8-9页 |
(二) 世界遗产的种类 | 第9-16页 |
二、世界遗产国际保护的历史渊源 | 第16-18页 |
(一) 对文化遗产的保护 | 第16-17页 |
(二) 对自然遗产的保护 | 第17-18页 |
(三) 《世界遗产公约》与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合并保护 | 第18页 |
三、世界遗产国际保护的基本理念 | 第18-22页 |
(一) 理念一:保护“人类共同利益”和“人类的共同遗产” | 第19-21页 |
(三) 理念三:文化价值的认同 | 第21-22页 |
第二章《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》及其公约体系 | 第22-29页 |
一、世界遗产国际保护体系的核心——《世界遗产公约》 | 第22-26页 |
(一) 世界遗产公约的宗旨 | 第22-23页 |
(二) 《世界遗产公约》的内容 | 第23-26页 |
二、世界遗产公约体系下的其它国际法律文件 | 第26-29页 |
(一)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其它法律文件 | 第26-27页 |
(二) 其它国际组织通过的法律文件 | 第27页 |
(三) 国际性保护世界遗产会议的宣言、建议书等 | 第27-28页 |
(四) 区域性保护法律文件 | 第28-29页 |
第三章 《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》及其公约体系的实施 | 第29-40页 |
一、世界遗产的申报与《世界遗产名录》 | 第29-34页 |
(一) 审批程序和评估流程 | 第29-31页 |
(二) 世界遗产的评定标准 | 第31-33页 |
(三) 全球战略和《凯恩斯决议》 | 第33-34页 |
二、世界遗产的监测与《濒危世界遗产名录》 | 第34-37页 |
(一) 世界遗产的监测 | 第35-36页 |
(二) 《濒危世界遗产名录》 | 第36-37页 |
三、相关国际组织的活动 | 第37-40页 |
第四章 《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》与我国的世界遗产保护 | 第40-49页 |
一、贯彻世界遗产保护工作的指导思想 | 第41-43页 |
(一) 保护世界遗产价值与“申遗”的根本动机 | 第41-42页 |
(二) 保护世界遗产价值与世界遗产工作的最终目的 | 第42-43页 |
二、做好公约要求的配套工作 | 第43-46页 |
(一) 监测 | 第43-44页 |
(二) 教育 | 第44页 |
(三) 宣传 | 第44-45页 |
(四) 国际援助与合作 | 第45-46页 |
三、建立完善有效的遗产管理体制 | 第46-49页 |
(一) 管理体系结构合理、权责明确 | 第46页 |
(二) 管理法制健全完善 | 第46-47页 |
(三) 管理标准科学统一 | 第47-49页 |
结语 | 第49-5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0-5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