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--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--传播理论论文

消费者对手机营销传播工具的态度研究

摘要第1-6页
Abstract第6-7页
1 研究背景第7-15页
   ·文献回顾第7-10页
   ·概念界定第10-11页
     ·手机营销传播第10-11页
     ·态度(Attitude)第11页
   ·研究意义与方法第11-15页
     ·主要解决问题第11页
     ·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第11-12页
     ·研究框架第12-13页
     ·研究方法第13-15页
2 移动营销传播:数字营销传播大未来第15-23页
   ·走向未来的驱动力第15-16页
   ·手机用于营销传播的特点第16-20页
     ·可寻址特性第17页
     ·网络互联特性:互联网另一入口第17-18页
     ·可移动特性:位置维度的加入第18-19页
     ·伴随特性:时时在线(Always On Line)第19-20页
     ·互动特性第20页
   ·手机营销传播环境下的受众特点第20-22页
     ·标签化的受众第20-21页
     ·时间碎片化的受众第21页
     ·更加个性化的受众第21页
     ·Push到Pull的受众第21-22页
   ·小结第22-23页
3 手机营销传播的工具第23-29页
   ·手机广告第23页
     ·短信(Short Message Service)第23页
     ·彩信(Multimedia Messaging Service)第23页
   ·手机优惠券(Mobile Coupon)第23-24页
   ·范围营销工具(Near Field Communication)第24-25页
     ·二维码(2-Dimensional Bar Code)第24页
     ·彩码(Color Bar Code)第24页
     ·蓝牙(Bluetooth)第24页
     ·无线局域网(Wireless Local Area Networks)第24-25页
   ·手机娱乐(Applications)第25页
   ·手机定位服务(LBS)第25页
   ·移动互联网第25页
   ·小结第25-29页
4 从工具到行为:消费者如何使用手机第29-33页
   ·手机用户规模第29页
   ·手机使用习惯第29-30页
   ·手机互联网接入习惯第30-31页
     ·接入时长第30页
     ·接入设备第30-31页
   ·国内外手机使用行为对比第31-33页
5 从行为到态度:消费者对手机营销传播工具的态度第33-42页
   ·研究假设第33页
   ·定量研究方法第33-36页
       ·数据搜集第33-34页
     ·数据统计第34-36页
   ·假设验证第36-42页
6 结论:理解手机营销传播中的消费者第42-48页
7 结语第48-53页
8 参考文献第53-55页
9 附录一第55-59页
10 附录二第59-60页
11 后记第60-62页

论文共6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试探析国内当下网络自媒体传播模式的后现代主义特征
下一篇:网络口碑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及营销策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