奇经八脉治疗中风病的辩证思路分析
中文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9页 |
引言 | 第9-13页 |
(一)经络的功能以通为用 | 第9页 |
(二)求解奇经八脉与奇恒之府 | 第9-10页 |
(三)奇经八脉对应于阴阳 | 第10页 |
(四)奇恒之府的功能 | 第10-11页 |
(五)中风病要从阴阳论治 | 第11-12页 |
(六)临床中辨证论治与整体观念的重要性 | 第12-13页 |
一、奇经八脉的功能特点 | 第13-27页 |
1 中医经典及后世医家的论述 | 第13-14页 |
2 奇经八脉的功能特点 | 第14-19页 |
(1) 奇经八脉主一身之阴阳 | 第14-16页 |
(2) 督任冲三脉连接先天与后天 | 第16-17页 |
(3) 奇经八脉是全身经脉和络脉的纲领 | 第17-18页 |
(4) 奇经八脉、十二经脉与时空关系 | 第18-19页 |
3 奇经八脉与脏腑气机 | 第19-23页 |
(1) 冲任督三脉是气机升降的主要通道 | 第19-21页 |
(2) 奇经八脉可协调五脏六腑功能 | 第21-23页 |
4 奇经八脉与气街、四海的关系 | 第23-27页 |
二、奇恒之府及其与奇经八脉的关系 | 第27-35页 |
1 奇恒之府的功能用途与特点 | 第27-29页 |
(1) 奇恒之府为先天之气所化生 | 第27-28页 |
(2) 奇恒之府兼具脏腑二者的功能 | 第28页 |
(3) 奇恒之府统领协调各脏腑器官 | 第28-29页 |
2 奇恒之府中脑的功能特征 | 第29-31页 |
(1) 脑是生命的中枢 | 第29-30页 |
(2) 脑主精神意识 | 第30页 |
(3) 脑主感觉运动 | 第30-31页 |
3 奇恒之府与五脏的关系 | 第31-33页 |
(1) 脑心相通 | 第31-32页 |
(2) 脑肺相系 | 第32页 |
(3) 脑脾相关 | 第32页 |
(4) 肝脑相维 | 第32页 |
(5) 脑肾相济 | 第32-33页 |
4 奇经八脉与奇恒之府的关系 | 第33-35页 |
(1) 奇经八脉连接奇恒之府 | 第33-34页 |
(2) 二者皆可为先后天之用 | 第34-35页 |
三、中风病及其相关的脏腑功能的生理病理特征 | 第35-43页 |
1 中医对中风病的认识 | 第35-38页 |
(1) 中风病及脏腑阴阳 | 第35-36页 |
(2) 中风病为气机逆乱 | 第36-37页 |
(3) 中风病属本虚标实 | 第37-38页 |
2 中风病与奇恒之府的关系 | 第38-40页 |
(1) 中风病位在脑 | 第38-39页 |
(2) 中风病为先后天之气不足 | 第39-40页 |
3 中风与五脏阴阳的关系 | 第40-42页 |
4 奇经八脉气机调畅与中风病的关系 | 第42-43页 |
四、运用奇经八脉治疗中风病的辨证思路 | 第43-57页 |
1 中风病治疗的辨证思路 | 第43-47页 |
(1) 治病求本,本于阴阳 | 第43页 |
(2) 针灸并用,补泻兼施 | 第43-45页 |
(3) 古今为用,圆机活法 | 第45-47页 |
(4) 辨证分型,分别论治 | 第47页 |
2 奇经八脉对治疗中风病的作用 | 第47-52页 |
(1) 督任二脉为治中风之首选 | 第47-50页 |
(2) 如何理解“治瘘独取阳明” | 第50-52页 |
3 八脉交会穴对治疗中风病的作用 | 第52-57页 |
(1) 八脉交会穴治疗范围广 | 第52-55页 |
(2) 灵龟八法与飞腾八法 | 第55-57页 |
五、治疗中八脉穴位的运用与选择 | 第57-60页 |
六、结论与总结 | 第60-62页 |
七、临床实践中的启示与思考 | 第62-6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6-68页 |
致谢 | 第68-6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