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9页 |
| 引言 | 第9-10页 |
| 1 文献综述 | 第10-24页 |
| ·粉煤灰的生成及物化性质 | 第10-12页 |
| ·粉煤灰的生成 | 第10-11页 |
| ·粉煤灰的物化性质 | 第11-12页 |
| ·粉煤灰综合利用现状 | 第12-15页 |
| ·国外粉煤灰综合利用现状 | 第12-13页 |
| ·国内粉煤灰综合利用现状 | 第13-15页 |
| ·粉煤灰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现状及遇到的问题 | 第15-19页 |
| ·粉煤灰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现状 | 第15-18页 |
| ·粉煤灰在废水处理中遇到的问题 | 第18-19页 |
| ·粉煤灰制备絮凝剂的研究现状 | 第19页 |
| ·含酚废水的处理技术 | 第19-22页 |
| ·高浓度含酚废水的预处理 | 第20-21页 |
| ·含酚废水的二级处理 | 第21-22页 |
| ·研究意义 | 第22-24页 |
| ·立题背景 | 第22-23页 |
| ·研究内容及目标 | 第23-24页 |
| 2 粉煤灰基无机絮凝剂的制备 | 第24-40页 |
| ·实验药品与仪器 | 第24-25页 |
| ·粉煤灰基无机絮凝剂的制备 | 第25-29页 |
| ·助溶原理 | 第25-26页 |
| ·实验步骤 | 第26页 |
| ·粉煤灰浸取实验的性能测试 | 第26-28页 |
| ·粉煤灰基絮凝剂在废水处理中综合性能测试 | 第28-29页 |
| ·粉煤灰酸浸取剂的选择 | 第29-32页 |
| ·氯化钠助溶盐酸浸取铝铁规律的研究 | 第29-30页 |
| ·氟化钠助溶盐酸浸取铝铁规律的研究 | 第30-31页 |
| ·碳酸钠助溶盐酸浸取铝铁规律的研究 | 第31-32页 |
| ·盐酸和硫酸1:1 浸取铝铁规律的研究 | 第32页 |
| ·氢氧化钠常压浸取硅的溶出规律研究 | 第32-35页 |
| ·粉煤灰焙烧处理温度对硅溶出率的影响 | 第32-33页 |
| ·碱浓度对硅溶出率的影响 | 第33-34页 |
| ·溶出时间对硅溶出率的影响 | 第34-35页 |
| ·溶出液固比对硅溶出率的影响 | 第35页 |
| ·粉煤灰基无机絮凝剂制备工艺的研究 | 第35-38页 |
| ·SiO_2 的含量对絮凝效果的影响 | 第35-36页 |
| ·Al~(3+):Fe~(3+)的摩尔比对絮凝效果的影响 | 第36-37页 |
| ·SiO_2:(Al~(3+)+Fe~(3+))的摩尔比对絮凝效果的影响 | 第37-38页 |
| ·小结 | 第38-40页 |
| 3 粉煤灰基有机絮凝剂的制备 | 第40-47页 |
| ·实验药品与仪器 | 第40页 |
| ·实验药品 | 第40页 |
| ·实验仪器 | 第40页 |
| ·粉煤灰基有机絮凝剂的制备 | 第40-41页 |
| ·实验步骤 | 第40-41页 |
| ·粉煤灰基有机絮凝剂在废水处理中综合性能测试 | 第41页 |
| ·粉煤灰基有机絮凝剂制备工艺的研究 | 第41-44页 |
| ·粉煤灰与单体配比对絮凝效果的影响 | 第41-42页 |
| ·单体浓度对絮凝效果的影响 | 第42-43页 |
| ·引发剂浓度对絮凝效果的影响 | 第43-44页 |
| ·引发温度对絮凝效果的影响 | 第44页 |
| ·正交实验 | 第44-46页 |
| ·小结 | 第46-47页 |
| 4 含酚废水的处理 | 第47-54页 |
| ·实验药品 | 第47页 |
| ·实验仪器 | 第47页 |
| ·絮凝工艺条件的确定 | 第47-53页 |
| ·絮凝工艺的前处理 | 第47-48页 |
| ·无机絮凝剂与有机絮凝剂复合用于处理废水的研究 | 第48-50页 |
| ·絮凝工艺的后处理 | 第50-53页 |
| ·小结 | 第53-54页 |
| 结论 | 第54-55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5-58页 |
| 附录重铬酸钾法COD 测定原理 | 第58-59页 |
| 致谢 | 第59-60页 |
| 导师简介 | 第60-61页 |
| 作者简介 | 第61-62页 |
| 学位论文数据集 | 第6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