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庆齐家油田成岩作用数值模拟与次生孔隙带预测
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6页 |
| 创新点摘要 | 第6-10页 |
| 前言 | 第10-14页 |
| 第一章 区域地质及石油地质概述 | 第14-20页 |
| ·地层特征 | 第14-17页 |
| ·构造与沉积特征 | 第17-18页 |
| ·石油地质特征概况 | 第18-20页 |
| ·烃源岩特征 | 第18页 |
| ·储层特征 | 第18-19页 |
| ·盖层特征及保存条件 | 第19-20页 |
| 第二章 成岩环境分析 | 第20-30页 |
| ·压力场 | 第20页 |
| ·地温场与有机质热演化特征 | 第20-23页 |
| ·温度特征 | 第20-21页 |
| ·有机质热演化的特征 | 第21-23页 |
| ·有机酸窗 | 第23页 |
| ·流体场 | 第23-30页 |
| ·纵向特征 | 第24-25页 |
| ·平面分布特征 | 第25-30页 |
| 第三章 成岩作用研究 | 第30-42页 |
| ·泥岩的成岩作用 | 第30-32页 |
| ·粘土矿物转化的一般特征 | 第30-31页 |
| ·粘土矿物转化对次生孔隙形成的影响 | 第31-32页 |
| ·砂岩的成岩作用 | 第32-39页 |
| ·砂岩的岩石学特征及储层特征 | 第32-35页 |
| ·主要成岩作用类型 | 第35-39页 |
| ·粘土矿物转化 | 第39页 |
| ·成岩阶段划分与成岩相研究 | 第39-42页 |
| ·早成岩阶段A 期 | 第40页 |
| ·早成岩阶段B 期 | 第40页 |
| ·中成岩阶段A1 亚期 | 第40-41页 |
| ·中成岩阶段A2 亚期 | 第41页 |
| ·中成岩阶段B 期 | 第41-42页 |
| 第四章 成岩作用数值模拟与成岩相预测 | 第42-60页 |
| ·基本原理 | 第42-45页 |
| ·地质原理与模型 | 第42-43页 |
| ·成岩场及其分析方法 | 第43页 |
| ·成岩相预测原理 | 第43-44页 |
| ·成岩作用与生储盖层的关系 | 第44-45页 |
| ·模拟结果及其讨论 | 第45-60页 |
| ·单井成岩作用数值模拟 | 第45-48页 |
| ·平面成岩作用数值模拟 | 第48-60页 |
| 第五章 次生孔隙预测 | 第60-66页 |
| ·次生孔隙形成机制研究 | 第60页 |
| ·酸性水溶蚀 | 第60页 |
| ·大气水淋滤 | 第60页 |
| ·次生孔隙影响分布的因素 | 第60-62页 |
| ·超压对次生孔隙的影响 | 第60-61页 |
| ·断层对次生孔隙的影响 | 第61-62页 |
| ·纵向分析 | 第62-64页 |
| ·有机酸与矿化度的关系 | 第62页 |
| ·有机酸与异常高孔的关系 | 第62-63页 |
| ·异常高孔带分析 | 第63-64页 |
| ·平面预测 | 第64-66页 |
| 结论 | 第66-67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7-71页 |
| 发表文章目录 | 第71-72页 |
| 致谢 | 第72-73页 |
| 详细摘要 | 第73-8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