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医药、卫生论文--中国医学论文--中医内科论文--现代医学内科疾病论文

补肾生血法治疗慢性再障及对造血黏附信号转导ERK1的影响

缩略语表第1-7页
摘要第7-8页
ABSTRACT第8-9页
前言第9-11页
文献综述第11-26页
 1. 中医药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治疗进展第11-17页
   ·补肾法第11-13页
   ·健脾补肾法第13-15页
   ·活血化瘀法第15-16页
   ·清热解毒法第16-17页
   ·其他治法第17页
 2. 中医药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实验研究进展第17-19页
   ·单味中药疗效机理的研究第17-18页
   ·中药复方疗效机理的研究第18-19页
 3. 课题组的研究进展第19-21页
   ·造血干/祖细胞第19-20页
   ·造血细胞凋亡第20页
   ·细胞因子第20页
   ·内分泌水平第20-21页
   ·肿瘤基因第21页
   ·粘附分子与造血微环境第21页
 4. 造血微环境、基质细胞与再生障碍性贫血第21-26页
   ·分泌细胞因子调控造血第22-23页
   ·表达粘附分子调控造血第23-24页
   ·与造血细胞直接接触调节造血第24页
   ·骨髓基质细胞调控造血的机理第24-26页
临床疗效研究第26-36页
 1. 研究对象第26-27页
 2. 诊断标准第27-28页
   ·西医诊断标准第27-28页
   ·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第28页
 3. 入选和排除标准第28页
   ·纳入标准第28页
   ·排除病例标准第28页
 4. 治疗方法第28-29页
   ·药物第28-29页
   ·治疗方案第29页
   ·观察指标第29页
 5. 疗效判定第29-31页
 6. 统计方法第31页
 7. 结果第31-36页
讨论(一)第36-43页
 1. 补髓生血颗粒的组成及立方理论基础第36-39页
   ·补髓生血颗粒的组成第36-38页
   ·现代药理分析第38页
   ·立方的理论基础第38-39页
 2. 肾虚是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的本质第39-41页
   ·肾主生髓第39-40页
   ·补肾治疗有效第40页
   ·肾虚与免疫调节关系密切第40-41页
 3. 关于“阳虚易治,阴虚难调”的探讨第41-43页
试验研究第43-50页
 1. 试验材料第43-44页
   ·试验对象第43页
   ·试验药物第43页
   ·主要试剂及耗材第43-44页
   ·主要仪器设备第44页
 2. 试验步骤第44-47页
   ·标本的采集第44-45页
   ·骨髓单个核细胞分离第45页
   ·骨髓基质细胞培养第45页
   ·样本蛋白的提取第45-46页
   ·样品蛋白浓度的计算第46页
   ·SDS-PAGE电泳第46-47页
   ·化学发光,显影,定影第47页
   ·灰度分析第47页
 3. 统计学分析第47页
 4. 结果与分析第47-50页
讨论(二)第50-52页
结论第52-53页
致谢第53-54页
参考文献第54-62页
个人简历第62页

论文共6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甘蓝型油菜与Lesquerella fendleri及菘蓝族间杂种的遗传研究
下一篇:人参皂甙Rb1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血管再生及心功能的影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