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7页 |
| ABSTRACT | 第7-9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9-27页 |
| ·生物入侵概述 | 第9-17页 |
| ·外来种的入侵途径 | 第9-10页 |
| ·生物入侵的机制 | 第10-11页 |
| ·生物入侵的适应性进化 | 第11-14页 |
| ·生物入侵对土著种的影响 | 第14-17页 |
| ·生物入侵是全球变化的现象 | 第17页 |
| ·关于种子扩散概述 | 第17-21页 |
| ·种子扩散介绍 | 第17页 |
| ·研究种子扩散的意义 | 第17-19页 |
| ·影响种子扩散的因素 | 第19页 |
| ·种子扩散研究进展 | 第19-21页 |
| ·加拿大一枝黄花简介 | 第21-25页 |
| ·国内外分布情况 | 第21-22页 |
| ·生物学及生态学特性 | 第22-24页 |
| ·防治与利用 | 第24-25页 |
| ·问题与展望 | 第25页 |
| ·本研究的整体构思 | 第25-27页 |
| ·研究意义 | 第25-26页 |
| ·研究内容 | 第26页 |
| ·研究方案 | 第26-27页 |
| 第二章 种子形态与沉降速度的研究 | 第27-37页 |
| ·研究材料 | 第28-30页 |
| ·研究方法 | 第30-31页 |
| ·种子千粒重 | 第30页 |
| ·种子冠毛直径测量 | 第30页 |
| ·种子沉降速度 | 第30页 |
| ·翅载力 | 第30-31页 |
| ·统计分析 | 第31页 |
| ·结果与分析 | 第31-35页 |
| ·种子千粒重 | 第31页 |
| ·种子冠毛直径 | 第31-32页 |
| ·种子沉降速度 | 第32-33页 |
| ·翅载力 | 第33-35页 |
| ·讨论 | 第35-37页 |
| 第三章 杂草种子扩散距离的预测 | 第37-59页 |
| ·实验材料及设备 | 第38-39页 |
| ·供试种子 | 第38页 |
| ·风速仪 | 第38页 |
| ·风洞 | 第38-39页 |
| ·研究方法 | 第39-40页 |
| ·沉降速度试验 | 第39页 |
| ·风速测量 | 第39页 |
| ·水平风洞试验 | 第39-40页 |
| ·数据处理 | 第40-41页 |
| ·结果分析 | 第41-46页 |
| ·扩散距离 | 第41-45页 |
| ·水平风洞的线性模型公式 | 第45-46页 |
| ·水平风洞种子扩散分布图 | 第46页 |
| ·种子分布频率直方图 | 第46页 |
| ·讨论 | 第46-59页 |
| 第四章 利用 GARP生态位模型初步分析加拿大一枝黄花在中国的适生区 | 第59-67页 |
| ·资料来源 | 第60-61页 |
| ·方法与步骤 | 第61-64页 |
| ·导入数据 | 第61页 |
| ·上传环境数据库 | 第61-62页 |
| ·参数调整和结果输出 | 第62-63页 |
| ·国内分布预测 | 第63-64页 |
| ·结果与分析 | 第64-65页 |
| ·讨论 | 第65-67页 |
| 第五章 本文总结与研究展望 | 第67-69页 |
| ·研究结论与创新点 | 第67-68页 |
| ·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| 第67-68页 |
| ·本研究的创新点 | 第68页 |
| ·研究展望 | 第68-69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9-75页 |
| 致谢 | 第75-77页 |
| 个人简介 | 第7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