柴油机燃用乳化重油的模拟分析
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9页 |
| 1 绪论 | 第9-18页 |
| ·乳化重油综述 | 第9-10页 |
| ·重质燃料油及其在柴油机上的燃用 | 第9页 |
| ·乳化燃料和加水乳化燃料的发展应用 | 第9-10页 |
| ·内燃机缸内工作过程数值模拟的发展 | 第10-12页 |
| ·零维模型 | 第10-11页 |
| ·准维模型 | 第11页 |
| ·多维模型 | 第11-12页 |
| ·柴油机多维模拟的现状和发展 | 第12-13页 |
| ·KIVA软件简介 | 第13-16页 |
| ·KIVA发展历程 | 第13-14页 |
| ·KIVA程序的结构 | 第14-16页 |
| ·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6-17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17-18页 |
| 2 内燃机燃烧过程数学模型 | 第18-33页 |
| ·基本控制方程和状态方程 | 第18-20页 |
| ·组分m的连续(质量守恒) | 第18-19页 |
| ·流体混合物的动量守恒方程 | 第19页 |
| ·流体混合物的能量守恒方程 | 第19页 |
| ·流体混合物状态方程 | 第19-20页 |
| ·湍流流动模型 | 第20-22页 |
| ·湍流概述 | 第20-21页 |
| ·湍流模型 | 第21-22页 |
| ·燃油喷雾模型 | 第22-25页 |
| ·破碎子模型(TAB模型) | 第23-24页 |
| ·蒸发子模型 | 第24-25页 |
| ·湍流燃烧模型 | 第25-27页 |
| ·燃烧化学动力学模型 | 第27-30页 |
| ·化学动力学反应 | 第28-29页 |
| ·化学平衡反应 | 第29页 |
| ·化学反应源项 | 第29-30页 |
| ·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 | 第30-32页 |
| ·初始条件 | 第30页 |
| ·边界条件 | 第30-32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32-33页 |
| 3 直喷式柴油机燃烧模拟模型的建立及其验证 | 第33-41页 |
| ·计算对象及计算模型 | 第33-35页 |
| ·计算对象 | 第33页 |
| ·网格划分 | 第33-35页 |
| ·计算初始条件 | 第35页 |
| ·加水乳化重油物性参数的确定 | 第35-36页 |
| ·数学模型的修正 | 第36-38页 |
| ·试验研究及模型验证 | 第38-40页 |
| ·测试系统及试验设备 | 第38-39页 |
| ·试验方案 | 第39页 |
| ·试验结果与模型验证 | 第39-40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0-41页 |
| 4 仿真模拟与结果分析 | 第41-54页 |
| ·乳化重油掺水量的影响 | 第41-44页 |
| ·乳化重油掺水量对缸内温度分布的影响 | 第41-42页 |
| ·乳化重油掺水量对NOx排放的影响 | 第42-43页 |
| ·乳化重油掺水量对缸内平均压力的影响 | 第43-44页 |
| ·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相比较 | 第44页 |
| ·喷油提前角的影响 | 第44-48页 |
| ·喷油提前角对滞燃期的影响 | 第44-45页 |
| ·喷油提前角对缸内温度的影响 | 第45-47页 |
| ·喷油提前角对燃烧和排放的影响 | 第47-48页 |
| ·试验值与模拟值的比较 | 第48页 |
| ·喷孔数的影响 | 第48-51页 |
| ·喷孔数对温度分布的影响 | 第48-50页 |
| ·喷孔数对燃烧、排放特性的影响 | 第50-51页 |
| ·负荷率的影响 | 第51-53页 |
| ·负荷率的对燃烧和排放的影响 | 第51-52页 |
| ·负荷率的缸内平均温度的影响 | 第52-53页 |
| ·试验值与模拟值对比 | 第53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53-54页 |
| 结论 | 第54-55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5-58页 |
| 附录A subroutine break | 第58-65页 |
| 附录B subroutine fuel | 第65-68页 |
|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| 第68-69页 |
| 致谢 | 第69-7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