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8页 |
| ABSTRACT | 第8-15页 |
| 第1章 引言 | 第15-42页 |
| ·课题来源与研究意义 | 第15-17页 |
| ·课题来源 | 第15页 |
| ·研究意义 | 第15-17页 |
| ·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| 第17-19页 |
| ·研究内容 | 第17页 |
| ·技术路线 | 第17-19页 |
| ·国内外研究进展 | 第19-42页 |
| ·从高浓度氮磷废水中回收氮磷的研究进展 | 第19-27页 |
| ·城市污水生物脱氮除磷研究进展 | 第27-42页 |
|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测定方法 | 第42-50页 |
| ·实验材料 | 第42-43页 |
| ·污泥来源 | 第42页 |
| ·增强生物除磷、既脱氮又除磷SBR配水组成 | 第42-43页 |
| ·测定方法 | 第43-50页 |
| ·SCFA的测定 | 第43-44页 |
| ·PHA的测定 | 第44-45页 |
| ·糖原的测定 | 第45页 |
| ·蛋白质的测定 | 第45页 |
| ·鸟粪石沉淀成份的测定 | 第45-46页 |
| ·重金属的测定 | 第46页 |
| ·SOUR的测定 | 第46-47页 |
| ·脱氢酶活性的测定 | 第47-48页 |
| ·腐殖酸的测定 | 第48-49页 |
| ·其它测试项目及方法 | 第49-50页 |
| 第3章剩 余污泥碱性发酵液中氮和磷的回收 | 第50-74页 |
| ·剩余污泥碱性发酵液回收磷的研究 | 第50-57页 |
| ·实验方法 | 第50页 |
| ·剩余污泥碱性发酵液的性质 | 第50-51页 |
| ·搅拌时间的影响 | 第51-52页 |
| ·pH的影响 | 第52-53页 |
| ·镁磷比的影响 | 第53-56页 |
| ·氮磷比的影响 | 第56-57页 |
| ·最佳工艺条件下各项指标的去除效果 | 第57页 |
| ·剩余污泥碱性发酵液同时回收氮磷的研究 | 第57-69页 |
| ·实验方法 | 第58页 |
| ·剩余污泥碱性发酵液的性质 | 第58页 |
| ·响应面分析实验设计 | 第58-59页 |
| ·响应面分析实验一 | 第59-62页 |
| ·响应面分析实验二 | 第62-69页 |
| ·鸟粪石工艺回收氮磷的沉淀成份分析 | 第69-71页 |
| ·氮磷回收后的鸟粪石产量 | 第71-72页 |
| ·实验方法 | 第71-72页 |
| ·氮磷回收后的鸟粪石产量 | 第72页 |
| ·小结 | 第72-74页 |
| 第4章 剩余污泥碱性发酵液作为EBPR微生物碳源的研究 | 第74-94页 |
| ·实验方法 | 第74-75页 |
| ·反应器运行 | 第74页 |
| ·污泥驯化 | 第74-75页 |
| ·剩余污泥碱性发酵液及纯乙酸作为EBPR微生物碳源的比较研究 | 第75-87页 |
| ·污泥驯化期间各指标的变化 | 第75-76页 |
| ·SCFA的降解 | 第76-77页 |
| ·释磷和吸磷过程分析 | 第77-81页 |
| ·SOP的去除效果对比及SOP、糖原和PHA的转化 | 第81-85页 |
| ·BOD、COD、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变化 | 第85-86页 |
| ·pH的变化 | 第86页 |
| ·两个反应器内的污泥性质比较 | 第86-87页 |
| ·F-SBR出水的重金属分析 | 第87页 |
| ·剩余污泥碱性发酵液对微生物毒性的研究 | 第87-89页 |
| ·脱氢酶活性 | 第87-88页 |
| ·SOUR | 第88-89页 |
| ·剩余污泥碱性发酵液作为实际污水EBPR工艺补充碳源的研究 | 第89-92页 |
| ·实验方法 | 第89页 |
| ·实际污水中最佳发酵液投加比例的确定 | 第89-90页 |
| ·最佳发酵液投加量下两个SBR内SOP、糖原和PHA的转化 | 第90-92页 |
| ·两个SBR系统的处理效果 | 第92页 |
| ·小结 | 第92-94页 |
| 第5章 剩余污泥碱性发酵液作为脱氮除磷微生物碳源的研究 | 第94-120页 |
| ·实验方法 | 第94-95页 |
| ·反应器运行 | 第94页 |
| ·污泥驯化 | 第94-95页 |
| ·剩余污泥碱性发酵液及纯乙酸作为脱氮除磷碳源的比较研究 | 第95-111页 |
| ·污泥驯化期间各指标的变化 | 第95-97页 |
| ·SCFA的降解过程及其降解动力学 | 第97-99页 |
| ·氮的变化 | 第99-105页 |
| ·磷的变化及吸磷动力学 | 第105-106页 |
| ·SOP、糖原、PHA的转化 | 第106-109页 |
| ·BOD、COD、蛋白质、碳水化合物的变化 | 第109-110页 |
| ·pH的变化 | 第110-111页 |
| ·污泥性质 | 第111页 |
| ·剩余污泥发酵液作为实际污水脱氮除磷工艺补充碳源的研究 | 第111-117页 |
| ·实验方法 | 第111-112页 |
| ·最佳发酵液投加比例的确定 | 第112-113页 |
| ·最佳发酵液投加量下的处理效果 | 第113-117页 |
| ·小结 | 第117-120页 |
|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| 第120-123页 |
| ·结论 | 第120-122页 |
| ·建议 | 第122-123页 |
| 致谢 | 第123-124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124-137页 |
|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| 第13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