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8页 |
| 目录 | 第8-11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28页 |
| ·进出口包装材料的安全概况 | 第11-18页 |
| ·各种进出口包装材料的性能 | 第11-13页 |
| ·塑料包装材料 | 第11-12页 |
| ·纸质包装材料 | 第12页 |
| ·木质包装材料 | 第12-13页 |
| ·金属包装材料 | 第13页 |
| ·其他包装材料 | 第13页 |
| ·包装材料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| 第13-15页 |
| ·增塑剂 | 第14页 |
| ·稳定剂 | 第14页 |
| ·着色剂 | 第14页 |
| ·油墨 | 第14-15页 |
| ·润滑剂 | 第15页 |
| ·抗静电剂 | 第15页 |
| ·包装材料中有毒有害元素的危害 | 第15-18页 |
| ·砷(As) | 第15-16页 |
| ·镉(Cd) | 第16页 |
| ·铬(Cr) | 第16-17页 |
| ·铅(Pb) | 第17页 |
| ·汞(Hg) | 第17页 |
| ·钡(Ba) | 第17页 |
| ·硒(Se) | 第17-18页 |
| ·锑(Sb) | 第18页 |
| ·国内外对包装材料中有害重金属元素限量规定概述 | 第18-19页 |
| ·进出口包装材料有毒元素测定概况 | 第19-28页 |
| ·各国关于包装材料有毒元素测定要求 | 第19-21页 |
| ·欧盟 | 第20页 |
| ·日本 | 第20页 |
| ·美国 | 第20-21页 |
| ·我国包装材料中有害重金属常用检测方法 | 第21页 |
| ·包装材料中有害元素所用测定方法类比 | 第21-24页 |
| ·原子发射光谱法 | 第22页 |
| ·双硫腙比色法 | 第22页 |
| ·高效液相色谱法 | 第22-23页 |
| ·毛细管电泳分析法 | 第23页 |
| ·溶出伏安法 | 第23页 |
| ·电感耦合等离子体-质谱 | 第23-24页 |
| ·微波消解-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(ICP-MS)检测技术 | 第24-28页 |
| ·微波消解技术 | 第24页 |
| ·ICP-MS的测定原理 | 第24-26页 |
| ·ICP-MS方法与限量 | 第26-28页 |
| 第二章 微波消解-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(ICP-MS)法同时测纸质、木质包装材料中的As、Ba、Cd、Cr、Pb、Hg、Se和Sb | 第28-37页 |
| ·方法摘要 | 第28页 |
| ·实验部分 | 第28-30页 |
| ·仪器 | 第28页 |
| ·试剂 | 第28-29页 |
| ·标准曲线 | 第29页 |
| ·待测元素内标元素的选择 | 第29页 |
| ·样品前处理 | 第29-30页 |
| ·结果与讨论 | 第30-33页 |
| ·ICP-MS参数的优化 | 第30-31页 |
| ·消解条件的确定 | 第31-33页 |
| ·汞的测定及记忆效应的消除 | 第33页 |
| ·稳定性及样品加标回收率 | 第33页 |
| ·结论 | 第33-37页 |
| 第三章 微波消解-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(ICP-MS)法同时测定塑料包装材料中的As、Ba、Cd、Cr、Pb、Hg、Se和Sb | 第37-49页 |
| ·方法摘要 | 第37页 |
| ·试剂与器材 | 第37-38页 |
| ·试剂及标准溶液的配制 | 第37-38页 |
| ·器材 | 第38页 |
| ·ICP-MS仪器条件的优化 | 第38页 |
| ·测定 | 第38页 |
| ·样品预处理 | 第38页 |
| ·结果与讨论 | 第38-45页 |
| ·样品前处理条件的确定选择 | 第39-42页 |
| ·试样量的选择 | 第39页 |
| ·消解方法的选择 | 第39页 |
| ·消解体系的选择 | 第39-40页 |
| ·样品的预消解条件的选择 | 第40-41页 |
| ·微波消解升温程序的选择 | 第41页 |
| ·微波消解温度与时间的确定 | 第41-42页 |
| ·线性范围 | 第42-45页 |
| ·样品分析 | 第45页 |
| ·结论 | 第45-49页 |
| 第四章 微波消解-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(ICP-MS)法同时测金属包装材料中的As、Ba、Cd、Cr、Pb、Hg、Se、Sb | 第49-58页 |
| ·方法摘要 | 第49页 |
| ·实验部分 | 第49-50页 |
| ·仪器 | 第49页 |
| ·试剂 | 第49-50页 |
| ·样品处理方法 | 第50页 |
| ·ICP-MS仪器参数 | 第50页 |
| ·标准系列的配制 | 第50页 |
| ·结果与讨论 | 第50-54页 |
| ·样品消解条件的确定 | 第50-53页 |
| ·消解体系的确定 | 第50-51页 |
| ·消解温度和时间的确定 | 第51-53页 |
| ·质谱和基体干扰及其校正 | 第53页 |
| ·汞的测定 | 第53-54页 |
| ·方法的线性方程及测定低限 | 第54页 |
| ·方法的准确度 | 第54页 |
| ·结论 | 第54-58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8-63页 |
| 致谢 | 第63-64页 |
| 攻读硕士期间的学术论文 | 第6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