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9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9-13页 |
| ·论文选题的研究意义 | 第9-10页 |
| ·研究现状 | 第10-12页 |
| ·研究方案 | 第12-13页 |
| 第2章 《冰点·人物》简介 | 第13-19页 |
| ·中国青年报与《冰点》的成长 | 第13页 |
| ·《冰点》周刊简介 | 第13-16页 |
| ·《冰点》的诞生 | 第14页 |
| ·《冰点》的扩版 | 第14-16页 |
| ·《冰点·人物》简介 | 第16-19页 |
| ·封底人物 | 第16-17页 |
| ·钩沉 | 第17-18页 |
| ·传奇 | 第18页 |
| ·印象 | 第18页 |
| ·点评 | 第18-19页 |
| 第3章 《冰点·人物》的新闻视角 | 第19-29页 |
| ·《冰点·人物》的新闻视角 | 第19-22页 |
| ·新闻视角的定义 | 第19页 |
| ·《冰点·人物》的新闻视角 | 第19-22页 |
| ·新闻视角的体现 | 第22-25页 |
| ·人物选择 | 第22-25页 |
| ·写作方式 | 第25页 |
| ·《冰点·人物》新闻视角产生的根源 | 第25-29页 |
| ·客观动因—社会的变革与新闻市场的形成 | 第25-27页 |
| ·主观动因—主创人员的新闻理念 | 第27-29页 |
| 第4章 《冰点·人物》的文本特征 | 第29-39页 |
| ·文本与文体 | 第29-31页 |
| ·文本与新闻文本 | 第29-30页 |
| ·文体与新闻文体 | 第30-31页 |
| ·《冰点·人物》的文本特征 | 第31-39页 |
| ·新闻故事化 | 第31-35页 |
| ·人物细节化 | 第35-36页 |
| ·叙述方法多样化 | 第36-39页 |
| 第5章 《冰点·人物》:与典型人物报道的比较 | 第39-45页 |
| ·典型人物报道与非典型人物报道 | 第39-40页 |
| ·《冰点·人物》与典型人物报道的比较 | 第40-43页 |
| ·产生的时代背景 | 第40-42页 |
| ·传播策略 | 第42页 |
| ·报道内容 | 第42-43页 |
| ·典型人物报道与非典型人物报道: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 | 第43-45页 |
| 第6章 《冰点·人物》的未来 | 第45-53页 |
| ·《冰点·人物》的精神价值 | 第45-50页 |
| ·超拔的精神向度 | 第45-48页 |
| ·普济的公共精神 | 第48-50页 |
| ·《冰点·人物》精神价值的实现途径 | 第50-51页 |
| ·社会现实的影响 | 第50页 |
| ·编辑部的新闻生产 | 第50-51页 |
| ·《冰点·人物》的未来 | 第51-53页 |
| ·传播范围局限 | 第51-52页 |
| ·非典型人物报道的生命力 | 第52-53页 |
| 结语 | 第53-55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5-57页 |
| 致谢 | 第57-59页 |
|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| 第5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