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文献研究
| 目录 | 第1-4页 |
| 中文摘要 | 第4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8页 |
| 前言 | 第8-10页 |
| 文献综述 | 第10-20页 |
| 1 神经神经根型颈椎病病名概述 | 第10-11页 |
| 2 中医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病因病机的分析 | 第11-12页 |
| 3 西医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病因发病机制分析 | 第12-13页 |
| ·生物力平衡理论 | 第12页 |
| ·压迫 | 第12-13页 |
| ·体液因素 | 第13页 |
| ·自由基损伤 | 第13页 |
| 4 西医解剖学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分析 | 第13-14页 |
| ·解剖生理特点 | 第13页 |
| ·生物力学特点 | 第13-14页 |
| 5 诊断标准 | 第14页 |
| 6 治疗 | 第14-17页 |
| ·推拿 | 第14-15页 |
| ·牵引 | 第15页 |
| ·中药 | 第15-17页 |
| 7 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17页 |
| 8 文献研究的范围和方法 | 第17-18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18-20页 |
| 正文 | 第20-50页 |
| 1. 颈椎病病名概述 | 第20页 |
| 2. 中医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病因病机的分析 | 第20-27页 |
| ·病因 | 第20-22页 |
| ·风寒湿邪侵袭 | 第21页 |
| ·劳损 | 第21页 |
| ·颈部姿势不良 | 第21-22页 |
| ·外伤 | 第22页 |
| ·脏腑亏乏 | 第22页 |
| ·病机 | 第22-23页 |
| ·病证 | 第23页 |
| ·辨证分型 | 第23-24页 |
| ·经输不利型 | 第24页 |
| ·经络痹阻型 | 第24页 |
| ·气滞血瘀型 | 第24页 |
| ·痰瘀交阻型 | 第24页 |
| ·肝肾不足型 | 第24页 |
| ·古代的定位诊断 | 第24-25页 |
| ·古代医籍对经络治疗颈椎病的记载 | 第25页 |
| ·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经络辨证 | 第25页 |
| ·根据经络辨证按经取穴 | 第25页 |
| ·治疗 | 第25-27页 |
| 3. 西医学对颈椎病病因发病机制分析 | 第27-34页 |
| ·解剖生理特点 | 第27-28页 |
| ·生物力学特点 | 第28-29页 |
| ·病理特点 | 第29-30页 |
| ·发病机理 | 第30-31页 |
| ·手法治疗颈椎病作用机制 | 第31-32页 |
| ·西医学对颈椎病的分型 | 第32-33页 |
| ·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病理 | 第33-34页 |
| 4. 中、西医机理对比研究 | 第34-36页 |
| ·中医机理 | 第34-35页 |
| ·西医机理 | 第35页 |
| ·诊断方法 | 第35-36页 |
| 5 影像学检查 | 第36-37页 |
| ·X线平片 | 第36页 |
| ·脊髓造影 | 第36页 |
| ·椎管造影 | 第36-37页 |
| ·CT扫描 | 第37页 |
| ·MRI | 第37页 |
| 6 治疗 | 第37-50页 |
| ·推拿 | 第37-41页 |
| ·牵引 | 第41-43页 |
| ·推拿加中药 | 第43-45页 |
| ·推拿加针灸 | 第45-46页 |
| ·针刀 | 第46-47页 |
| ·手术 | 第47-48页 |
| ·调护 | 第48-50页 |
| 结论 | 第50-52页 |
| 讨论 | 第52-58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8-60页 |
| 致谢 | 第60-62页 |
| 个人简历 | 第6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