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代中美高校德育评价比较研究
内容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8页 |
第一章 导论 | 第8-18页 |
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| 第8-11页 |
一、问题的提出 | 第8-9页 |
二、研究意义 | 第9-11页 |
第二节 研究方法、思路和理论基础 | 第11-13页 |
一、研究方法 | 第11-12页 |
二、研究思路 | 第12页 |
三、理论基础 | 第12-13页 |
第三节 研究文献综述 | 第13-18页 |
一、文献研究综述 | 第13-16页 |
二、小结 | 第16-18页 |
第二章 德育评价相关问题研究概述 | 第18-25页 |
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| 第18-22页 |
一、教育评价 | 第18-19页 |
二、德育评价 | 第19-22页 |
第二节 高校德育评价的对象及功能 | 第22-25页 |
一、高校德育评价的对象 | 第22-23页 |
二、高校德育评价的功能 | 第23-25页 |
第三章 当代中美高校德育评价 | 第25-42页 |
第一节 当代我国高校德育评价模式 | 第25-33页 |
一、我国高校的德育评价的特点 | 第25-29页 |
二、我国高校德育评价的不足之处 | 第29-33页 |
第二节 当代美国高校德育评价模式 | 第33-42页 |
一、美国高校德育评价的特点 | 第33-39页 |
二、美国高校德育评价的解析 | 第39-42页 |
第四章 当代中美高校德育评价的比较及启示 | 第42-51页 |
第一节 当代中美高校德育评价的比较 | 第42-45页 |
一、当代中美高校德育评价目标的比较 | 第42-43页 |
二、当代中美高校德育评价内容的比较 | 第43-44页 |
三、当代中美高校德育评价方法的比较 | 第44-45页 |
第二节 当代中美高校德育评价比较的启示 | 第45-48页 |
一、坚持主导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评价观 | 第45-46页 |
二、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评价观 | 第46-47页 |
三、坚持多元评价主体与多元评价内容相结合的评价观 | 第47-48页 |
四、坚持科学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评价观 | 第48页 |
第三节 我国高校德育评价的构建 | 第48-51页 |
一、构建高校德育评价新模式 | 第48-49页 |
二、高校德育评价新模式的解读 | 第49-51页 |
第五章 结论 | 第51-54页 |
第一节 小结 | 第51-52页 |
第二节 研究的不足及展望 | 第52-5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4-58页 |
致谢 | 第5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