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代我国住区地域化设计方法研究
内容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9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8页 |
·前言 | 第9-10页 |
·课题研究的背景 | 第10-13页 |
·纵向的地域化断层 | 第10-12页 |
·横向的国际化冲击 | 第12-13页 |
·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| 第13-14页 |
·拟采取的研究方法、技术路线 | 第14-17页 |
·建筑类型学 | 第14-15页 |
·建筑符号学 | 第15-17页 |
·研究范畴 | 第17-18页 |
第二章 中国传统地方民居空间与造型解析及其自发展 | 第18-38页 |
·地域的解析 | 第18-23页 |
·文化中心区理论及其作用 | 第18-23页 |
·院落体系的空间秩序特征 | 第23-28页 |
·院落:有机体系的核心 | 第23-24页 |
·秩序构成要素的来源 | 第24-26页 |
·院落体系的原型与拓展 | 第26-28页 |
·院落体系的要素特征 | 第28-29页 |
·院落体系的文化特征 | 第29-31页 |
·传统街巷空间形态解析 | 第31-34页 |
·结构解析 | 第31-32页 |
·界面解析 | 第32-33页 |
·节点解析 | 第33-34页 |
·中国传统地方民居的近现代自发展 | 第34-38页 |
·自发展概念与时间范畴 | 第34页 |
·民居自发展(以上海里弄住宅和闽南洋楼住宅为例) | 第34-36页 |
·自发展的不足与作用 | 第36-38页 |
第三章 当代住区地域化实例与设计策略分析 | 第38-56页 |
·群体空间结构设计 | 第39-45页 |
·单体空间布局设计 | 第45-50页 |
·造型元素与色彩 | 第50-54页 |
·设计特色评价与意义 | 第54-56页 |
第四章 我国当代地域化住区设计手法 | 第56-67页 |
·空间中国化--当代地域化住区的共性设计 | 第56-63页 |
·群体空间结构手法 | 第56-59页 |
·生活方式的改变对群体空间结构的影响 | 第56-57页 |
·群体空间设计手法 | 第57-59页 |
·单体空间设计手法 | 第59-63页 |
·生活方式的改变对建筑的影响 | 第59-60页 |
·单体空间设计手法 | 第60-62页 |
·单体空间设计发展趋势 | 第62-63页 |
·造型地域化——当代地域化住区的个性设计 | 第63-67页 |
·传统造型元素的再运用 | 第63-64页 |
·传统色彩与材质的再运用 | 第64-65页 |
·传统景观绿化元素再运用 | 第65-67页 |
第五章 闽南传统民居空间造型特质与新闽南民居探索 | 第67-84页 |
·闽南地域民居的空间特质 | 第67-71页 |
·闽南大厝的空间特质 | 第67-69页 |
·手巾寮的空间特质 | 第69-71页 |
·闽南地域民居的造型与色彩特质 | 第71-76页 |
·闽南民居的造型特质 | 第71-75页 |
·闽南民居的色彩与材质特质 | 第75-76页 |
·新闽南民居探索 | 第76-78页 |
·新闽南民居设计实践 | 第78-8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4-86页 |
后记 | 第8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