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农作物论文--禾谷类作物论文--麦论文--小麦论文

小麦渐渗系耐盐抗旱的蛋白质组学比较研究

中文摘要第1-8页
Abstract第8-18页
第一部分、简介第18-51页
 一、蛋白质组学产生的背景及其研究意义第18-19页
 二、蛋白质组学在植物学中的应用第19-51页
  (一) 亚细胞蛋白质组学第20-24页
   1.质体第20-21页
   2.线粒体第21-22页
   3.Terminal membranes第22-23页
   4.细胞壁和细胞外蛋白质组学第23页
   5.分泌组学第23-24页
   6.细胞核和核仁蛋白质组学第24页
   7.亚细胞成分混合物的蛋白质组学第24页
  (二) 植物器官发育相关的蛋白质组学第24-28页
  (三) 与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相关的蛋白质组学第28-34页
   1.生物环境因子蛋白质组研究第28-31页
   2.非生物环境因子蛋白质组学研究第31-34页
  (四) 植物激素蛋白质组学研究第34-35页
  (五) PTMs第35-40页
   1.磷酸化蛋白质组学与磷酸化蛋白质组技术第35-37页
   2.氧化还原蛋白质组第37-39页
   3.GPI-锚定第39-40页
   4.泛素化蛋白组学第40页
  (六) 相互作用组学第40-41页
   1.非变性电泳第40-41页
   2.标记蛋白的双亲和纯化、亲和层析、表面等离子共振第41页
  (七) 植物遗传多样性分析第41-44页
   1.种内和种间的遗传差异第41-43页
   2.品种鉴定第43-44页
  三、植物耐盐抗旱研究现状第44-49页
  四、小麦耐盐抗旱研究第49-51页
第二部分、材料和方法第51-62页
 1.试验材料第51页
   ·材料培养第51页
   ·盐胁迫处理第51页
   ·旱胁迫处理第51页
 2.蛋白质提取第51-52页
 3.双向电泳第52-57页
   ·蛋白质样品准备第52-54页
   ·等电聚焦第54页
   ·胶条平衡第54-55页
   ·第二向SDS-PAGE第55-56页
   ·凝胶染色第56-57页
   ·切胶取点第57页
 4.胶内酶解第57-59页
   ·溶液配制第57-58页
   ·酶解步骤第58-59页
 5.蛋白质检索第59页
 6.RT-PCR检测第59-62页
   ·RNA提取及纯化第59页
   ·逆转录合成cDNA第59-62页
第三部分、实验结果及分析第62-128页
 1.盐、旱处理下济南177与山融3号根蛋白质组比较分析第62-96页
   ·双向电泳图谱结果分析第62页
   ·差异蛋白鉴定第62-75页
   ·差异表达蛋白分类第75-76页
   ·差异表达蛋白比较分析第76-96页
 2.盐、旱处理下,济南177与山融3号叶蛋白质组比较分析第96-117页
   ·双向电泳图谱结果分析第96页
   ·差异蛋白鉴定第96页
   ·差异表达蛋白分类第96-105页
   ·差异表达蛋白比较分析第105-112页
   ·盐、旱胁迫下根与叶蛋白质组比较第112-117页
 3.胁迫响应蛋白在转录组水平的比较第117-128页
   ·根与叶中,差异表达蛋白在盐、旱胁迫下的转录特征不同第120-122页
   ·蛋白组中的品种特异性表达蛋白的转录情况第122页
   ·差异表达蛋白的转录翻译协同性第122-127页
   ·体细胞杂交改变了胁迫响应蛋白的转录模式第127-128页
第四部分、讨论第128-134页
 1.山融3号耐盐、抗旱机制讨论第128-131页
 2.盐、旱胁迫信号途径的调控大同小异第131-133页
 3.体细胞杂交对小麦差异蛋白质组的影响第133-134页
总结第134-135页
参考文献第135-144页
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及待发表论文情况第144-145页
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荣获奖励情况第145页
研究生在读期间参与科研项目情况第145-146页
致谢第146-147页
附:发表文章第147-183页
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183页

论文共18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论文学民族性的地域内容
下一篇:小麦渐渗系新品种山融3号耐盐表达谱和耐盐相关基因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