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中文摘要 | 第1-16页 | 
| ABSTRACT | 第16-21页 | 
| 符号说明 | 第21-22页 | 
| 第1章 文献综述 | 第22-46页 | 
| ·多氯联苯简介 | 第22-29页 | 
| ·多氯联苯的结构和性质 | 第22-25页 | 
| ·多氯联苯的分类 | 第25页 | 
| ·多氯联苯的污染现状 | 第25-29页 | 
| ·植物中多氯联苯的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| 第29-35页 | 
| ·样品提取 | 第29-31页 | 
| ·样品净化 | 第31-33页 | 
| ·样品分析 | 第33-35页 | 
| ·植物中多氯联苯的来源研究 | 第35-37页 | 
| ·从空气进入植物 | 第36页 | 
| ·从土壤进入植物 | 第36-37页 | 
| ·植物吸收积累多氯联苯的机制及影响因素 | 第37-40页 | 
| ·植物吸收积累多氯联苯的机制 | 第37页 | 
| ·植物吸收积累多氯联苯的影响因素 | 第37-40页 | 
| ·多氯联苯性质对植物吸收的影响 | 第37-38页 | 
| ·植物特点对吸收多氯联苯的影响 | 第38-39页 | 
| ·影响植物吸收多氯联苯的其它因素 | 第39-40页 | 
| ·植物体内多氯联苯的分布特性 | 第40页 | 
| ·植物对多氯联苯的代谢特点 | 第40-42页 | 
| ·能够代谢多氯联苯的植物种类 | 第40页 | 
| ·植物代谢多氯联苯的机理 | 第40-42页 | 
| ·论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| 第42-46页 | 
| ·论文的研究目的意义 | 第42-43页 | 
| ·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| 第43-46页 | 
| 第2章 植物中类二嗯英类多氯联苯分析方法的研究与建立 | 第46-70页 | 
| ·实验仪器、耗材与试剂 | 第46-47页 | 
| ·仪器与耗材 | 第46-47页 | 
| ·标准样品与试剂 | 第47页 | 
| ·实验方法 | 第47-52页 | 
| ·样品采集与预处理 | 第47-48页 | 
| ·样品前处理 | 第48-50页 | 
| ·样品提取 | 第48-49页 | 
| ·样品净化 | 第49-50页 | 
| ·定性定量分析 | 第50-52页 | 
| ·色谱条件 | 第50页 | 
| ·样品的定性分析 | 第50-51页 | 
| ·样品的定量分析 | 第51-52页 | 
| ·结果与讨论 | 第52-68页 | 
| ·样品前处理 | 第52-57页 | 
| ·样品提取 | 第52-55页 | 
| ·净化 | 第55-57页 | 
| ·定性定量分析 | 第57-64页 | 
| ·色谱条件 | 第57页 | 
| ·样品的定性分析 | 第57-59页 | 
| ·样品的定量分析 | 第59-64页 | 
| ·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| 第64-68页 | 
| ·方法精密度分析 | 第64-65页 | 
| ·方法回收率分析 | 第65-66页 | 
| ·方法空白和空白加标 | 第66-67页 | 
| ·仪器绝对检测限和方法检测限 | 第67-68页 | 
| ·实际样品的分析 | 第68-69页 | 
| ·本章小结 | 第69-70页 | 
| 第3章 黄河三角洲地区典型植物中类二嗯英类多氯联苯的含量和来源 | 第70-86页 | 
| ·黄河三角洲植被和土壤现状调查 | 第70-76页 | 
| ·黄河三角洲自然条件及历史成因 | 第70-74页 | 
| ·典型植物及采样地点的确定 | 第74-76页 | 
| ·实验材料与方法 | 第76-78页 | 
| ·样品的采集与分析 | 第76-77页 | 
| ·数据分析方法 | 第77-78页 | 
| ·植物中类二嗯英类多氯联苯的含量 | 第78-80页 | 
| ·植物对应土壤中类二嗯英类多氯联苯的含量 | 第80-82页 | 
| ·植物中类二嗯英类多氯联苯来源的分析研究 | 第82-84页 | 
| ·植物中类二噁英类多氯联苯来源与土壤的相关性分析 | 第82-83页 | 
| ·植物中类二嗯英类多氯联苯来源与大气的相关性分析 | 第83-84页 | 
| ·本章小结 | 第84-86页 | 
| 第4章 黄河三角洲地区典型植物中类二嗯英类多氯联苯的积累规律研究 | 第86-98页 | 
| ·实验材料和方法 | 第86-87页 | 
| ·植物积累类二噁英类多氯联苯的种间差异 | 第87-90页 | 
| ·植物中类二嗯英类多氯联苯总量的差异 | 第87-88页 | 
| ·植物中类二嗯英类多氯联苯同系物的成分差异 | 第88-90页 | 
| ·植物积累类二嗯英类多氯联苯量的影响因素 | 第90-95页 | 
| ·辛醇-空气分配系数性质对植物积累类二嗯英类多氯联苯量的影响 | 第90-92页 | 
| ·植物分类特点对积累类二嗯英类多氯联苯量的影响 | 第92-93页 | 
| ·一年生和多年生植物积累类二嗯英类多氯联苯量的差异 | 第93-95页 | 
| ·本章小结 | 第95-98页 | 
| 第5章 黄河三角洲地区典型植物中类二嗯英类多氯联苯的分布规律研究 | 第98-114页 | 
| ·实验材料和方法 | 第98-101页 | 
| ·采样对象及地点的确定 | 第98-99页 | 
| ·样品的采集和分析 | 第99-101页 | 
| ·数据分析方法 | 第101页 | 
| ·类二噁英类多氯联苯在植物不同部位的分布特点 | 第101-110页 | 
| ·碱蓬中类二嗯英类多氯联苯的分布规律 | 第101-104页 | 
| ·柳树中类二嗯英类多氯联苯的分布规律 | 第104-110页 | 
| ·类二嗯英类多氯联苯在植物不同部位分布的影响因素 | 第110-113页 | 
| ·植物的粗脂肪含量对类二嗯英类多氯联苯在其中分布的影响 | 第110-112页 | 
| ·植物的总有机碳含量对类二噁英类多氯联苯在其中分布的影响 | 第112-113页 | 
| ·本章小结 | 第113-114页 | 
| 第6章 结论、展望和创新点 | 第114-120页 | 
| ·结论和展望 | 第114-117页 | 
| ·创新点 | 第117-120页 | 
| 参考文献 | 第120-136页 | 
| 致谢 | 第136-138页 | 
|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| 第138-140页 | 
| 外文论文一 | 第140-158页 | 
| 外文论文二 | 第158-169页 | 
|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| 第16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