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14页 |
ABSTRACT | 第14-19页 |
前言 | 第19-23页 |
一、本文研究的意义 | 第19-20页 |
二、研究现状综述 | 第20-21页 |
三、研究的方法 | 第21-22页 |
四、术语的说明 | 第22-23页 |
第一章 侵权法中因果理论历史论 | 第23-76页 |
第一节 英美法系中的侵权法因果关系理论 | 第23-44页 |
一、事实上的因果关系与法律上的因果关系的划分 | 第23-24页 |
二、事实上的因果关系(Cause in Fact) | 第24-35页 |
三、法律上的因果关系(Cause in Law) | 第35-42页 |
四、关于英美侵权法中因果理论的简单评价 | 第42-44页 |
第二节 大陆法系中的侵权法因果关系理论 | 第44-66页 |
一、条件说 | 第44-47页 |
二、原因说 | 第47-48页 |
三、相当因果关系说 | 第48-52页 |
四、法规目的说 | 第52-56页 |
五、客观归责理论 | 第56-62页 |
六、责任成立的因果关系与责任范围的因果关系 | 第62-66页 |
第三节 我国侵权法中的因果关系理论 | 第66-76页 |
一、必然性、偶然性因果关系论争阶段 | 第66-69页 |
二、相当因果关系的介绍与发展 | 第69-71页 |
三、各种因果理论的全面引进及新发展 | 第71-76页 |
第二章 侵权法中因果理论基础论 | 第76-114页 |
第一节 哲学因果理论与侵权法因果理论的关系 | 第76-81页 |
一、国外研究状况 | 第76-79页 |
二、国内研究状况 | 第79-80页 |
三、个人见解 | 第80-81页 |
第二节 哲学中的因果理论 | 第81-106页 |
一、休谟 | 第82-94页 |
二、康德 | 第94-100页 |
三、逻辑经验主义者——概率论 | 第100-106页 |
第三节 因果关系的客观性指向 | 第106-114页 |
一、哲学因果关系的客观性指向V | 第107-112页 |
二、基于客观性指向看因果关系在法律归责中的功能 | 第112-114页 |
第三章 侵权法中因果理论关系论 | 第114-150页 |
第一节 概述 | 第114-119页 |
一、我国学者研究侵权法因果关系的两种思路 | 第114-116页 |
二、系统论的基本理论 | 第116-117页 |
三、系统论视野下的侵权法因果关系问题 | 第117-119页 |
第二节 内部关系论 | 第119-141页 |
一、因果关系与责任的认定 | 第119-125页 |
二、因果关系与过错 | 第125-132页 |
三、因果关系与损害 | 第132-137页 |
四、因果关系与违法性 | 第137-141页 |
第三节 外部关系论 | 第141-150页 |
一、因果关系与法律政策 | 第141-145页 |
二、侵权法中的因果关系与刑法中的因果关系 | 第145-150页 |
第四章 侵权法中因果理论类型论 | 第150-191页 |
第一节 概论 | 第150-155页 |
一、因果关系性质的同一性与类型论 | 第150-153页 |
二、因果关系类型论研究的意义 | 第153-155页 |
三、本章的主要内容安排 | 第155页 |
第二节 过错责任中的因果关系与无过错责任中的因果关系 | 第155-162页 |
一、过错责任、无过错责任与归责原则体系 | 第155-157页 |
二、无过错责任中的责任限制 | 第157-160页 |
三、无过错责任中的因果关系 | 第160-162页 |
第三节 简单的因果关系与复杂的因果关系 | 第162-179页 |
一、简单的因果关系与复杂的因果关系的划分 | 第162-164页 |
二、重叠的因果关系 | 第164-168页 |
三、择一的因果关系 | 第168-170页 |
四、修补的因果关系 | 第170-177页 |
五、累积的因果关系 | 第177-178页 |
六、小结 | 第178-179页 |
第四节 其他以不同标准划分的因果关系 | 第179-191页 |
一、普通的因果关系与人际交互的因果关系(心理因果关系) | 第179-185页 |
二、认定的因果关系与推定的因果关系 | 第185-188页 |
三、解释性因果关系与归责性因果关系 | 第188-191页 |
结语 | 第191-198页 |
一、文章内容的简要回顾及中心结论 | 第191-193页 |
二、与中心结论相关的几个问题 | 第193-19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98-205页 |
致谢 | 第205-206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206-207页 |
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| 第20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