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10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20页 |
| ·蜗杆传动的特点、分类和应用 | 第10-12页 |
| ·蜗杆传动的特点 | 第10-11页 |
| ·蜗杆传动的分类 | 第11页 |
| ·蜗杆传动的应用 | 第11-12页 |
| ·蜗杆传动的研究历史与现状 | 第12-15页 |
| ·CAD技术在蜗杆传动设计中的应用 | 第15-16页 |
| ·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6-18页 |
| ·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8页 |
| ·锥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副的三维几何造型 | 第18页 |
| ·锥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副的接触分析 | 第18页 |
| ·课题的实施方案 | 第18-20页 |
| ·软件支持 | 第18页 |
| ·造型方法的确定 | 第18-19页 |
| ·开发环境的选择 | 第19-20页 |
| 第二章 二次包络环面蜗杆传动的啮合理论 | 第20-35页 |
| ·坐标系的选择 | 第20-21页 |
| ·坐标变换 | 第21页 |
| ·包络环面蜗杆的产形面 | 第21-25页 |
| ·包络环面蜗杆的螺旋面及其曲率参数 | 第25-28页 |
| ·二次包络环面蜗杆副的啮合 | 第28-31页 |
| ·瞬时接触线和各界线的图形 | 第31-33页 |
| ·接触线参数和界线参数的求解 | 第31-32页 |
| ·接触线和各类界线的换算 | 第32-33页 |
| ·二次包络环面蜗杆传动的失效形式和材料选择 | 第33-35页 |
| 第三章 锥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副三维造型设计 | 第35-53页 |
| ·三维实体的一般造型方法 | 第35-36页 |
| ·三维几何造型定义 | 第35页 |
| ·三维几何造型的发展概况 | 第35页 |
| ·几何造型的三种模式 | 第35-36页 |
| ·制造法实体造型方法 | 第36-37页 |
| ·制造法造型三要素 | 第36-37页 |
| ·制造法造型在实际工程中的运用 | 第37页 |
| ·制造法造型优点 | 第37页 |
| ·制造法造型平台的开发 | 第37-38页 |
| ·锥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副的实体造型设计 | 第38-51页 |
| ·锥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传动基本参数选择和几何尺寸计算 | 第39-41页 |
| ·锥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的制造法造型 | 第41-48页 |
| ·锥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毛坯的三维造型 | 第41-45页 |
| ·锥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加工刀具的三维造型 | 第45-46页 |
| ·锥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的制造法三维造型 | 第46-48页 |
| ·锥面二次包络环面蜗轮的制造法造型 | 第48-51页 |
| ·制造法锥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副实体造型精度分析 | 第51-53页 |
| 第四章 基于实体模型的锥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传动的啮合分析 | 第53-59页 |
| ·概述 | 第53页 |
| ·啮合分析的一般方法 | 第53-54页 |
| ·齿面相切接触分析法 | 第53页 |
| ·齿面零间隙接触分析法 | 第53-54页 |
| ·锥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传动啮合分析的解析模型 | 第54-56页 |
| ·啮合分析所用的坐标系 | 第54页 |
| ·啮合区的边界 | 第54-55页 |
| ·蜗轮齿面的结构分析 | 第55-56页 |
| ·基于实体模型的锥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传动啮合分析 | 第56-59页 |
| ·基于实体模型的锥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传动啮合分析程序设计 | 第56-57页 |
| ·基于实体模型的锥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传动啮合分析 | 第57-59页 |
|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 | 第59-60页 |
| 致谢 | 第60-61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1-63页 |
|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6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