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12页 |
ABSTRACT | 第12-14页 |
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14-32页 |
·光催化技术研究概括 | 第14-20页 |
·光催化反应机理 | 第14-15页 |
·光催化剂的性质 | 第15-16页 |
·半导体光催化剂 | 第15-16页 |
·二氧化钛的结构与性质 | 第16页 |
·二氧化钛光催化技术存在的问题 | 第16-17页 |
·二氧化钛光催化剂的改性 | 第17-20页 |
·贵金属沉积 | 第17-18页 |
·复合半导体 | 第18-19页 |
·离子掺杂 | 第19-20页 |
·光敏化 | 第20页 |
·介孔材料概述 | 第20-22页 |
·介孔材料的定义 | 第20-21页 |
·介孔材料的分类 | 第21页 |
·介孔硅基分子筛的合成 | 第21-22页 |
·负载型TiO_2的研究 | 第22-25页 |
·离子掺杂的活性炭负载TiO_2的研究 | 第22-23页 |
·介孔材料负载TiO_2的研究 | 第23-24页 |
·负载型TiO_2的制备方法 | 第24-25页 |
·物理负载法 | 第24-25页 |
·化学负载法 | 第25页 |
·论文的研究意义和内容 | 第25-2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26-32页 |
第二章 TiO_2/KIT-6催化剂的制备及催化性能的研究 | 第32-48页 |
引言 | 第32页 |
·实验部分 | 第32-36页 |
·试剂与仪器 | 第32-33页 |
·催化剂的制备 | 第33-34页 |
·催化剂的表征 | 第34页 |
·光催化降解性能测试 | 第34-36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36-46页 |
·TiO_2/KIT-6的XRD | 第36-39页 |
·样品形貌(TEM) | 第39-40页 |
·N_2物理吸附和比表面积(BET) | 第40-41页 |
·FT-IR分析 | 第41-42页 |
·光催化活性的评价结果 | 第42-45页 |
·空白与参比试验 | 第42-43页 |
·煅烧温度对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| 第43-44页 |
·不同负载量对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| 第44-45页 |
·重复使用率的测定 | 第45-46页 |
·小结 | 第4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6-48页 |
第三章 Fe-TiO_2/KIT-6催化剂的制备及催化性能的研究 | 第48-58页 |
引言 | 第48页 |
·实验部分 | 第48-50页 |
·试剂与仪器 | 第48-49页 |
·催化剂的制备 | 第49页 |
·催化剂的表征 | 第49页 |
·光催化降解性能测试 | 第49-50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50-55页 |
·Fe-TiO_2/KIT-6的XRD | 第50-52页 |
·N_2物理吸附和比表面积(BET) | 第52-53页 |
·光催化活性的评价结果 | 第53-55页 |
·空白与参比试验 | 第53-54页 |
·不同负载量对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| 第54-55页 |
·小结 | 第5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5-58页 |
第四章 TiO_2/KIT-6催化氧化苯甲醇合成苯甲醛 | 第58-68页 |
引言 | 第58页 |
·实验部分 | 第58-61页 |
·试剂与仪器 | 第58-59页 |
·催化剂的制备 | 第59-60页 |
·苯甲醇的氧化实验 | 第60页 |
·苯甲醇的反应原理 | 第60页 |
·反应产物的分析 | 第60-61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61-65页 |
·光催化合成苯甲醛的反应优化 | 第61-65页 |
·催化剂类型对反应的影响 | 第61-62页 |
·溶剂对反应的影响 | 第62页 |
·氧气通入量对反应的影响 | 第62-63页 |
·反应时间对反应的影响 | 第63-64页 |
·不同含量的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 | 第64-65页 |
·小结 | 第6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5-68页 |
第五章 论文总结与展望 | 第68-70页 |
·论文工作成果 | 第68-69页 |
·论文的创新之处 | 第69页 |
·展望 | 第69-70页 |
致谢 | 第70-71页 |
作者简介与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71-7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