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2页 |
第1章 导论 | 第12-35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12-13页 |
·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13-17页 |
·国内外研究综述 | 第17-32页 |
·产业集群理论的国外研究综述 | 第17-27页 |
·产业集群理论的国内研究综述 | 第27-29页 |
·汽车产业集群的验究现状 | 第29-31页 |
·产业集群实证研究综述 | 第31-32页 |
·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| 第32-34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32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32-3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4-35页 |
第2章 汽车产业集群的基本理论 | 第35-71页 |
·产业集群 | 第35-41页 |
·产业集群的内涵 | 第35-36页 |
·产业集群的特征 | 第36-39页 |
·产业集群的类型 | 第39-41页 |
·汽车产业集群的内涵与特点 | 第41-49页 |
·汽车产业与汽车产业集群 | 第41-42页 |
·汽车产业集群的合理性 | 第42-44页 |
·汽车产业集群的特点 | 第44-46页 |
·汽车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 | 第46-49页 |
·汽车产业集群的产业经济学分析 | 第49-55页 |
·汽车产业集群的产业链分析 | 第49-51页 |
·汽车产业集群的产业关联方式 | 第51-52页 |
·汽车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分析 | 第52-53页 |
·汽车产业集群的产业组织及其合理化 | 第53-55页 |
·汽车产业集群的空间经济学分析 | 第55-61页 |
·汽车产业集群与空间集聚及其相关理论 | 第55-56页 |
·汽车产业集群的区位竞争优势及其要素 | 第56-58页 |
·汽车产业集群的空间产出机制分析 | 第58-61页 |
·汽车产业集群的产业生态学分析 | 第61-70页 |
·生态学与产业生态学 | 第61-63页 |
·汽车产业集群的产业生态问题分析 | 第63-64页 |
·生态型汽车产业集群及其现状 | 第64-65页 |
·生态型汽车产业集群建设的基本框架 | 第65-7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70-71页 |
第3章 汽车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 | 第71-95页 |
·汽车产业集群形成的条件 | 第71-86页 |
·汽车产业集群形成的产业特征条件 | 第71-76页 |
·形成汽车产业集群的先天因素 | 第76-81页 |
·汽车产业集群的后天培育 | 第81-86页 |
·汽车产业集群形成的综合分析 | 第86页 |
·汽车产业集群形成的动力 | 第86-90页 |
·规模经济 | 第86-87页 |
·联合行动 | 第87-88页 |
·制度背景的影响 | 第88-89页 |
·知识溢出 | 第89-90页 |
·汽车产业集群形成的博弈论分析 | 第90-94页 |
·基本假设 | 第90-91页 |
·企业选择不同策略的收益 | 第91-92页 |
·企业的策略 | 第92-93页 |
·博弈结果分析 | 第93-9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94-95页 |
第4章 汽车产业集群的演进机理 | 第95-120页 |
·汽车产业集群演进的产业链原理 | 第95-97页 |
·汽车产业链形成的条件 | 第95-96页 |
·汽车产业链形成的动因 | 第96页 |
·汽车产业链形成的“4+4+4”模型 | 第96-97页 |
·汽车产业集群演进的结构—行为—绩效分析 | 第97-110页 |
·汽车市场结构 | 第97-102页 |
·汽车市场行为 | 第102-107页 |
·汽车市场绩效 | 第107-110页 |
·汽车产业集群的动态均衡与稳定性分析 | 第110-119页 |
·汽车产业集群的动态均衡分析 | 第110-116页 |
·汽车产业集群的稳定性分析 | 第116-11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19-120页 |
第5章 汽车产业集群的合作机理 | 第120-151页 |
·汽车产业集群内企业的合作 | 第120-124页 |
·汽车产业集群内企业的合作基础 | 第120-122页 |
·汽车产业集群内企业的合作因素 | 第122-123页 |
·汽车产业集群内企业合作的主要形式 | 第123-124页 |
·汽车产业集群内企业的利益共享和风险分摊 | 第124-128页 |
·汽车产业集群的主要风险 | 第124-126页 |
·汽车产业集群内企业的风险与利益博弈 | 第126-127页 |
·利益博弈基础上的利益共享 | 第127-128页 |
·汽车产业的集群创新与合作创新 | 第128-135页 |
·集群创新系统的层次网络系统结构模型及动态运行模式 | 第128-129页 |
·汽车产业集群合作创新的多维复杂性 | 第129-131页 |
·多维合作创新的激励探讨 | 第131-135页 |
·汽车产业集群的学习效应 | 第135-141页 |
·汽车产业集群的学习行为 | 第136-138页 |
·学习在汽车产业集群中的路径依赖性 | 第138-139页 |
·内生学习形成汽车产业集群区域的“进入壁垒” | 第139-140页 |
·汽车产业集群的“干中学”过程 | 第140页 |
·汽车产业集群的学习环境 | 第140-141页 |
·汽车产业集群合作中的政府行为 | 第141-149页 |
·政府推动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的背景分析 | 第141-142页 |
·汽车产业集群演变中的地方政府作用分析 | 第142-144页 |
·地方政府作用的扩展性分析 | 第144-14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49-151页 |
第6章 我国汽车产业集群的实证分析 | 第151-179页 |
·我国汽车产业集群概况及地域分布 | 第151-162页 |
·我国汽车产业集群概况 | 第151-154页 |
·我国汽车产业集群的地域分布 | 第154-161页 |
·我国汽车产业集群地域分布的原因 | 第161-162页 |
·我国不同区域汽车产业集群的评价与分析 | 第162-170页 |
·汽车产业集群评价需考虑的因素 | 第162页 |
·汽车产业集群的评价指标体系 | 第162-163页 |
·不同区域汽车产业集群的具体评价 | 第163-168页 |
·不同区域汽车产业集群评价结果分析 | 第168-170页 |
·推进我国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建议 | 第170-178页 |
·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| 第170-171页 |
·建立互动的创新机制 | 第171-172页 |
·加强相关产业及支撑体系建设 | 第172-173页 |
·明确政府在汽车产业集群中职能 | 第173-174页 |
·变革汽车行业投融资政策 | 第174-175页 |
·选择重点区域建成汽车产业园区 | 第175页 |
·提高汽车企业的规模化与专业化 | 第175-176页 |
·强化汽车产业集群的核心企业 | 第176-177页 |
·完善汽车消费市场 | 第177-178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78-179页 |
第7章 全文总结与研究展望 | 第179-182页 |
·全文总结 | 第179-180页 |
·创新点 | 第180页 |
·研究展望 | 第180-18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82-190页 |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及发表的论文情况 | 第190-191页 |
致谢 | 第19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