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工人、农民、青年、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--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--中国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--党对农民运动的领导论文

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主体性--农民主体性的政治社会学分析

内容提要第1-6页
引言第6-8页
一、关于农民主体性的理论阐述第8-14页
 (一) 农民主体性的含义第8-12页
 (二) 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农民的主体性第12-14页
二、制约农民主体性的因素分析第14-20页
 (一) 城乡二元结构仍然束缚着农民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第14-16页
 (二) 农民仍然处于弱势地位第16-17页
 (三) 农民整体素质不高第17-18页
 (四) 认识上存在两个误区第18-20页
三、构建农民主体性应该正确把握的一些基本关系第20-24页
 (一) 政府主导和农民主体的关系第20-21页
 (二) 农民进城和农民留村的关系第21-22页
 (三) 全面建设与重点扶持的关系第22页
 (四) 尊重农村文化传统与发展现代文化的关系第22-24页
四、实现农民主体性的基本思路第24-31页
 (一) 激发农民的主体意识是实现农民主体性的前提条件第24-25页
 (二) 培养新型农民是实现农民主体性的核心第25-26页
 (三) 农民组织化是实现农民主体性的重要载体第26-28页
 (四) 完善的农民利益表达机制是实现农民主体性的权益保障第28-29页
 (五) 实现农民主体性必须还农民应有的政治社会生活地位第29-31页
五、具体的政策建议第31-39页
 (一) 全面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第31-33页
 (二) 支持和引导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壮大第33-34页
 (三) 建立和完善惠农投入机制第34-36页
 (四) 完善基层民主管理机制第36-39页
结语第39-41页
参考文献第41-44页
论文摘要第44-48页
ABSTRACT第48-53页

论文共5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农业再保险法律制度研究
下一篇:重型工程平板车监控系统的研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