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同和苏轼关系研究
内容提要 | 第1-6页 |
引言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论文与可诗中“子平”为苏轼 | 第7-22页 |
第一节 “子平”为苏轼字号辨析 | 第9-19页 |
第二节 苏钧其人辨析 | 第19-22页 |
第二章 文同对苏轼在文艺理论方面的影响 | 第22-34页 |
第一节 诗画论 | 第22-27页 |
一、诗画为“德”的产物 | 第22-25页 |
二、“诗画本一律”说 | 第25-27页 |
第二节 构思论:“胸有成竹”和“以小见大” | 第27-30页 |
第三节 文艺鉴赏论:“形神兼备” | 第30-34页 |
第三章 文同、苏轼文艺创作的相似点 | 第34-56页 |
第一节 诗歌艺术特色方面的相似点 | 第34-50页 |
一、诗歌的绘画性 | 第34-45页 |
(一) 用绘画的构图方法来为诗中的景物定格赋形 | 第34-37页 |
(二) 以绘画的设色方法来为诗中景物敷彩渲染 | 第37-41页 |
(三) 以绘画术语入诗 | 第41-45页 |
二、诗歌的“清”美特征 | 第45-50页 |
第二节 诗歌在内容方面的相似性:描写民生疾苦 | 第50-54页 |
第三节 “以书入画” | 第54-56页 |
结语 | 第56-57页 |
注释 | 第57-6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0-64页 |
附录 | 第64-74页 |
中文摘要 | 第74-76页 |
英文摘要 | 第76-79页 |
后记 | 第79-80页 |
导师及作者简介 | 第8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