混凝土动力非线性有限元程序设计的改进
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9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8页 |
·问题的提出 | 第9-10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6页 |
·有限元程序研究概况 | 第10-12页 |
·本构关系研究概况 | 第12-14页 |
·非线性求解技术研究概况 | 第14-16页 |
·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| 第16-18页 |
第二章 有限元基本理论及混凝土本构模型 | 第18-37页 |
·有限元分析基本理论 | 第18-22页 |
·单元分析 | 第18-19页 |
·单元刚度矩阵 | 第19页 |
·结构整体分析 | 第19-21页 |
·节点应力处理技术 | 第21-22页 |
·混凝土破坏准则 | 第22-25页 |
·W-W五参数破坏准则 | 第23-24页 |
·率型混凝土破坏准则 | 第24-25页 |
·混凝土本构模型 | 第25-36页 |
·混凝土单轴非线性弹性本构模型 | 第25-27页 |
·多轴应力状态下等效单轴非线性弹性本构模型 | 第27-32页 |
·三维各向异性混凝土的[D]矩阵形式 | 第32-36页 |
·小结 | 第36-37页 |
第三章 动力非线性方程求解技术 | 第37-53页 |
·非线性方程组求解 | 第37-40页 |
·牛顿法基本原理 | 第37-39页 |
·弧长法基本原理 | 第39-40页 |
·动力问题的有限元理论 | 第40-43页 |
·动力平衡方程 | 第40页 |
·质量矩阵 | 第40-41页 |
·阻尼矩阵 | 第41-42页 |
·结构动力响应的逐步积分法 | 第42-43页 |
·动力非线性方程求解技术 | 第43-48页 |
·动力非线性牛顿法公式推导 | 第43-45页 |
·动力非线性弧长法公式推导 | 第45-48页 |
·收敛准则 | 第48-49页 |
·计算步骤 | 第49-52页 |
·牛顿法(Newton-Raphson) | 第49-50页 |
·弧长法(Arc-Length) | 第50-51页 |
·混合法(NR-AL) | 第51-52页 |
·小结 | 第52-53页 |
第四章 动力非线性有限元程序设计 | 第53-83页 |
·有限元程序主框架设计 | 第53-62页 |
·前处理模块 | 第53-57页 |
·计算分析模块 | 第57-60页 |
·后处理模块 | 第60-62页 |
·主要子程序流程说明 | 第62-82页 |
·单元刚度矩阵的形成 | 第62-64页 |
·整体刚度矩阵的形成 | 第64-65页 |
·质量矩阵的形成 | 第65-66页 |
·阻尼矩阵的形成 | 第66页 |
·等效节点荷载的形成 | 第66-73页 |
·非线性方程组的求解 | 第73-78页 |
·子程序 COUNTD | 第78-79页 |
·子程序 STATE | 第79-80页 |
·子程序 DENG | 第80-81页 |
·子程序 ETYA | 第81-82页 |
·子程序 ETLA | 第82页 |
·程序功能 | 第82页 |
·小结 | 第82-83页 |
第五章 有限元程序验证与分析 | 第83-100页 |
·静力线弹性材料程序验证 | 第83-86页 |
·位移、应力程序结果验证 | 第84-85页 |
·位移、应力均匀性验证 | 第85-86页 |
·静力非线性弹性材料程序验证 | 第86-93页 |
·位移、应力程序结果验证 | 第87-90页 |
·位移、应力均匀性验证 | 第90-92页 |
·混合法验证 | 第92-93页 |
·混凝土单轴率相关程序验证 | 第93-95页 |
·动力线弹性材料程序验证 | 第95-96页 |
·动力非线性弹性材料程序验证 | 第96-99页 |
·小结 | 第99-100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100-103页 |
·结论 | 第100-101页 |
·展望 | 第101-10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3-106页 |
附录 | 第106-107页 |
致谢 | 第10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