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绪言 | 第7-18页 |
1 维生素 E | 第7-8页 |
·维生素E 的性质与应用 | 第7-8页 |
·目前维生素E 载体的缺点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8页 |
2 微乳液 | 第8-15页 |
·微乳液的定义和发展 | 第8-9页 |
·微乳液的形成 | 第9-10页 |
·微乳液类型 | 第10页 |
·表面活性剂的研究 | 第10-12页 |
·微乳液在化妆品中的研究 | 第12-13页 |
·微乳液作为食品载体的研究 | 第13-15页 |
3 微乳液型食品载体的研究方法 | 第15-16页 |
4 立题依据和主要研究设想 | 第16-18页 |
第一章 Tween 80 制备维生素 E 的微乳液及其性质研究 | 第18-26页 |
1 前言 | 第18页 |
2 实验部分 | 第18-20页 |
·实验药品 | 第18页 |
·实验仪器 | 第18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18-20页 |
3 结果与讨论 | 第20-24页 |
·制备 V_E O/W 型微乳液的工艺研究 | 第20-21页 |
·微乳液类型的划分 | 第21-23页 |
·V_E微乳液的特征 | 第23-24页 |
4 本章小结 | 第24-26页 |
第二章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微乳液的制备及其性质研究 | 第26-43页 |
1 前言 | 第26页 |
2 实验部分 | 第26-28页 |
·实验药品 | 第26页 |
·实验仪器 | 第26-27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27-28页 |
3 结果与讨论 | 第28-41页 |
·助表面活性剂的选择 | 第28页 |
·油相的选择 | 第28-31页 |
·温度对微乳液相图的影响 | 第31页 |
·盐度和pH 对微乳液相图的影响 | 第31-33页 |
·微乳液类型的划分 | 第33-37页 |
·微乳液流变性研究 | 第37-40页 |
·微乳液配方的确定和稳定性研究 | 第40页 |
·微乳液冷冻蚀刻电镜 | 第40-41页 |
·微乳液的细胞毒性分析 | 第41页 |
4 本章小结 | 第41-43页 |
第三章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制备微乳液及其性质研究 | 第43-51页 |
1 前言 | 第43页 |
2 实验部分 | 第43-44页 |
·实验药品 | 第43页 |
·实验仪器 | 第43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43-44页 |
3 结果与分析 | 第44-49页 |
·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体系(CSC)的选择 | 第44页 |
·温度对微乳液相图的影响 | 第44-45页 |
·pH 和盐度对微乳液相图的影响 | 第45-47页 |
·微乳液区域的划分 | 第47页 |
·微乳液流变性研究 | 第47-49页 |
·微乳液的粒径和多分散度 | 第49页 |
4 本章小结 | 第49-51页 |
第四章 微乳液作为维生素 E 的食品和药物载体的应用 | 第51-57页 |
1 前言 | 第51-52页 |
2 实验部分 | 第52-53页 |
·实验药品 | 第52页 |
·实验仪器 | 第52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52-53页 |
3 结果与讨论 | 第53-56页 |
·标准曲线 | 第53-54页 |
·微乳液的缓释率 | 第54-56页 |
4 本章小结 | 第56-57页 |
第五章 V_E微乳液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| 第57-60页 |
1 前言 | 第57页 |
2 实验部分 | 第57-59页 |
·实验药品 | 第57-58页 |
·实验仪器 | 第58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58-59页 |
3 结果与讨论 | 第59页 |
·化妆水配置 | 第59页 |
·稳定性实验 | 第59页 |
4 本章小结 | 第59-60页 |
第六章 结论 | 第60-62页 |
致谢 | 第62-6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3-66页 |
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| 第6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