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稻脱粒带柄率的影响因素与分析
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0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5页 |
·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10-11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4页 |
·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4-15页 |
第二章 水稻基本特性的测定 | 第15-20页 |
·水稻品种 | 第15页 |
·水稻基本组成部分的测定 | 第15-17页 |
·含水率的测定 | 第17-19页 |
·水稻品种 | 第17页 |
·试验仪器与方法 | 第17页 |
·同一穗头不同位置处枝梗含水率的变化 | 第17-18页 |
·不同时期含水率的变化 | 第18-1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9-20页 |
第三章 水稻穗头连接力试验研究 | 第20-30页 |
·水稻品种 | 第20页 |
·试验仪器与试验方法 | 第20-22页 |
·试验仪器 | 第20-21页 |
·试验方法 | 第21-22页 |
·试验结果 | 第22-29页 |
·不同品种穗头各部分之间的连接力 | 第22-26页 |
·同种水稻不同含水率下穗头各部分之间连接力 | 第26-28页 |
·同一时期不同受力方向下各部分间连接力 | 第28-2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29-30页 |
第四章 水稻脱粒试验与分析 | 第30-44页 |
·脱粒装置及脱粒原理 | 第30-31页 |
·脱粒装置的种类 | 第30页 |
·脱粒原理 | 第30-31页 |
·脱粒原理的应用 | 第31页 |
·试验装置 | 第31-34页 |
·全喂入式脱粒试验装置 | 第32-33页 |
·半喂入式脱粒试验装置 | 第33-34页 |
·试验目的与试验内容 | 第34页 |
·试验目的 | 第34页 |
·试验内容 | 第34页 |
·影响因素分析及试验参数的确定 | 第34-36页 |
·脱粒装置对水稻联合收割机工作性能的影响 | 第34-36页 |
·试验参数的选择 | 第36页 |
·试验结果 | 第36-39页 |
·水稻品种 | 第36-37页 |
·全喂入式脱粒装置脱出物的带柄率及破碎率 | 第37-38页 |
·半喂入式脱粒装置脱出物的带柄率及破碎率 | 第38-39页 |
·试验结果分析 | 第39-43页 |
·脱出物及草秆性状 | 第39页 |
·试验数据统计分析 | 第39-4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3-44页 |
第五章 水稻脱粒带柄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| 第44-54页 |
·水稻籽粒脱粒后带柄的主要形式 | 第44页 |
·稻秆断裂的理论分析 | 第44-47页 |
·断裂机理分析 | 第44-45页 |
·断裂力分析 | 第45-46页 |
·植物纤维各向弹性模量分析 | 第46-47页 |
·脱粒参数对脱出物带柄率与破碎率的影响分析 | 第47-48页 |
·脱粒时间对带柄率的影响分析 | 第48页 |
·穗头各部分之间的连接力对脱粒带柄率的影响分析 | 第48-52页 |
·含水率对连接力的影响 | 第48-49页 |
·水稻品种对脱粒带柄率的影响 | 第49-51页 |
·不同受力方向对连接力的影响 | 第51-52页 |
·全喂入式与半喂入式两种脱粒装置效果比较分析 | 第52-5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3-54页 |
第六章 连接力回归数学模型的建立 | 第54-70页 |
·系统回归数学模型建立的一般步骤 | 第54-55页 |
·连接力回归模型的建立 | 第55-69页 |
·DPS数据处理系统简介 | 第55-56页 |
·连接力与含水率间的关系模型 | 第56-62页 |
·受力角度与连接力间的关系模型 | 第62-6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9-70页 |
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70-72页 |
·总结 | 第70-71页 |
·主要创新点 | 第71页 |
·对未来的展望 | 第71-7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2-75页 |
致谢 | 第75-76页 |
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 | 第7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