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14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14-18页 |
| ·起动发电系统的发展 | 第14-15页 |
| ·HESM 的研究背景 | 第15-16页 |
| ·课题研究目的和内容 | 第16-18页 |
| 第二章 单端磁分路TM-HESM 的基本原理 | 第18-24页 |
| ·单端磁分路TM-HESM 的结构 | 第18-20页 |
| ·单端磁分路TM-HESM 的工作原理及等效磁路 | 第20-22页 |
| ·单端磁分路TM-HESM 的特点 | 第22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22-24页 |
| 第三章 单端磁分路TM-HESM 永磁部分仿真研究和结构优化 | 第24-35页 |
| ·单端磁分路TM-HESM 永磁部分有限元磁场分析 | 第24-28页 |
| ·单端磁分路TM-HESM 永磁部分有限元模型建立 | 第24-26页 |
| ·单端磁分路TM-HESM 永磁部分磁场分析 | 第26-28页 |
| ·隔磁槽对电机性能的影响 | 第28-32页 |
| ·隔磁槽结构电机的径向磁场分析 | 第28-29页 |
| ·隔磁槽结构优化 | 第29-30页 |
| ·隔磁槽宽度优化 | 第30-31页 |
| ·隔磁槽优化总结 | 第31-32页 |
| ·气隙长度对电机性能的影响 | 第32-33页 |
| ·磁钢宽度对电机性能的影响 | 第33-34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34-35页 |
| 第四章 单端磁分路TM-HESM 三维有限元仿真及其静态特性 | 第35-50页 |
| ·单端磁分路TM-HESM 三维有限元仿真模型 | 第35-38页 |
| ·空载状态电励磁磁势为零TM-HESM 静态场分析 | 第38-44页 |
| ·永磁部分模型 | 第40-42页 |
| ·去磁桥模型 | 第42-43页 |
| ·完整模型 | 第43-44页 |
| ·气隙磁场调节性能研究 | 第44-49页 |
| ·气隙磁场调节能力分析 | 第44-45页 |
| ·电励磁磁势对磁场影响分析 | 第45-49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9-50页 |
| 第五章 单端磁分路TM-HESM 结构优化方法及仿真分析 | 第50-64页 |
| ·结构优化方法 | 第50-51页 |
| ·磁钢结构变化对电机性能的影响 | 第51-55页 |
| ·磁钢结构变化后的电机模型 | 第51-52页 |
| ·空载电励磁磁势为零时的磁场分析 | 第52-54页 |
| ·空载电励磁磁势作用下的磁场分析 | 第54-55页 |
| ·增加轴向磁分路导磁体截面积对电机性能的影响 | 第55-59页 |
| ·增加截面积后的电机模型 | 第55-56页 |
| ·空载电励磁磁势为零时的磁场分析 | 第56-58页 |
| ·电励磁磁势作用下的磁场分析 | 第58-59页 |
| ·缩短延伸段长度对电机性能的影响 | 第59-63页 |
| ·延伸段缩短后的电机模型 | 第59-60页 |
| ·空载电励磁磁势为零时的磁场分析 | 第60-61页 |
| ·电励磁磁势作用下的磁场分析 | 第61-63页 |
| ·电机结构优化总结 | 第63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63-64页 |
| 第六章 起动技术中电流控制方法的研究 | 第64-78页 |
| ·调制方式的理论研究 | 第65-70页 |
| ·上管调制方式 | 第66-68页 |
| ·下管调制方式 | 第68-69页 |
| ·PWM_on_PWM 调制方式 | 第69-70页 |
| ·调制方式的仿真研究 | 第70-73页 |
| ·仿真模型的建立 | 第70-71页 |
| ·仿真结果 | 第71-73页 |
| ·调制方式的实验验证 | 第73-77页 |
| ·实验平台 | 第73-75页 |
| ·实验结果 | 第75-77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77-78页 |
|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78-80页 |
| ·本文工作总结 | 第78-79页 |
| ·后续研究和展望 | 第79-80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80-83页 |
| 致谢 | 第83-84页 |
|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8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