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4页 |
英文摘要 | 第4-10页 |
前言 | 第10-12页 |
1.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2.本论文内容安排 | 第11-12页 |
第一章 体表胃电图的生理基础 | 第12-18页 |
·胃的结构和功能 | 第12-14页 |
·胃的解剖结构 | 第12-13页 |
·胃的生理功能 | 第13-14页 |
·胃的电活动 | 第14-16页 |
·单个平滑肌细胞胃电活动 | 第15页 |
·胃电产生机理 | 第15-16页 |
·胃电慢波的特点和功能 | 第16-17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7-18页 |
第二章 单通道体表胃电检测系统 | 第18-37页 |
·系统总体设计 | 第18-19页 |
·体表胃电记录仪的研制 | 第19-31页 |
·体表胃电记录仪的电源设计 | 第19-21页 |
·胃电信号放大滤波电路设计 | 第21-27页 |
·胃电信号的采集 | 第27-29页 |
·胃电信号的隔离传输系统设计 | 第29-31页 |
·双极单通道体表胃电的测量 | 第31-36页 |
·胃电测量传感器 | 第32-33页 |
·体表电极的放置 | 第33-34页 |
·体表胃电的测量 | 第34-36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6-37页 |
第三章 体表EGG慢波提取方法的研究 | 第37-55页 |
·自适应的慢波提取方法 | 第37-42页 |
·LMS自适应滤波器原理 | 第37-40页 |
·基于自适应滤波的体表EGG慢波提取 | 第40-42页 |
·小波多尺度分解 | 第42-48页 |
·小波变换的基本理论 | 第43-46页 |
·基于小波多尺度分解的胃电慢波提取 | 第46-48页 |
·经验模态分解 | 第48-51页 |
·经验模态分解的处理过程 | 第48-49页 |
·经验模态分解在胃电慢波提取中的应用 | 第49-51页 |
·体表胃电图慢波提取方法的比较 | 第51-54页 |
·信噪比的比较 | 第51页 |
·重构误差的比较 | 第51页 |
·实验及结果 | 第51-5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4-55页 |
第四章 胃电慢波的传导模型及体表多道EGG检测仿真 | 第55-67页 |
·胃壁及腹壁的肌层结构 | 第55-56页 |
·胃壁的肌层结构 | 第55-56页 |
·腹壁的肌层结构 | 第56页 |
·浆膜胃电慢波的模型 | 第56-61页 |
·改进的正弦波模型 | 第57-59页 |
·改进的FitzHugh-Nagumo模型 | 第59-61页 |
·胃电慢波的传导模型 | 第61-64页 |
·胃电慢波传导的圆柱环模型 | 第62页 |
·传导模型的约简 | 第62-64页 |
·体表多道EGG检测仿真 | 第64-66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6-67页 |
第五章 便携式长时间胃电检测系统的研制 | 第67-79页 |
·系统总体设计 | 第67-68页 |
·系统电源设计 | 第68-69页 |
·胃电放大、滤波电路设计 | 第69页 |
·单片机与MMC卡接口设计 | 第69-76页 |
·MMC卡的引脚说明 | 第70页 |
·单片机与MMC卡的接口电路 | 第70-71页 |
·MMC卡底层读写原理 | 第71-72页 |
·MMC卡的文件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| 第72-76页 |
·系统软件设计及应用效果 | 第76-78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78-79页 |
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79-82页 |
·论文的总结 | 第79-80页 |
·进一步的工作 | 第80页 |
·展望 | 第80-8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2-85页 |
致谢 | 第85-86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8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