语文主体性教学策略探究
| 摘要 | 第1-3页 |
| Abstract | 第3-7页 |
| 引言 | 第7页 |
| 第1章 时代呼唤主体性 | 第7-10页 |
| ·问题的提出 | 第7-9页 |
| ·主体性教育是对我国语文教育现状的反思 | 第7-8页 |
| ·主体性教育是对国际教育改革趋势的回应 | 第8-9页 |
| ·主体性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的未来目标 | 第9页 |
| ·现有主体性教育观点述略 | 第9-10页 |
| 第2章 语文教学中主体性的理论建树 | 第10-17页 |
| ·主体性教育思想的渊源 | 第10-12页 |
| ·主体性的内涵及其基本特征 | 第12-14页 |
| ·实施主体性教学的理论依据 | 第14-17页 |
| ·实践论原理 | 第14页 |
| ·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原理 | 第14页 |
| ·对话理论 | 第14-15页 |
| ·发展性教学理念 | 第15-16页 |
| ·接受美学原理 | 第16页 |
| ·新课程改革核心理念 | 第16-17页 |
| 第3章 语文主体性教学的实施 | 第17-43页 |
| ·语文主体性教学的实施价值 | 第17-21页 |
| ·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| 第17-19页 |
| ·为学生未来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| 第19-21页 |
| ·语文主体性教学的实施策略 | 第21-31页 |
| ·更新观念,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| 第21-22页 |
| ·发扬民主,建立平等、和谐的师生关系 | 第22-23页 |
| ·激发兴趣,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| 第23-25页 |
| ·授以学法,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| 第25-26页 |
| ·变单向、双向交流为多向网状交流方式 | 第26页 |
| ·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| 第26-31页 |
| ·语文主体性教学的模式 | 第31-36页 |
| ·设计目标 | 第32页 |
| ·诱导讲解 | 第32-34页 |
| ·展示示范 | 第34页 |
| ·实践活动 | 第34-35页 |
| ·反馈评价 | 第35页 |
| ·小结启悟 | 第35-36页 |
| ·语文主体性教学在基本课型中的体现 | 第36-43页 |
| ·主体性阅读教学模式建构 | 第36-39页 |
| ·主体性写作教学模式建构 | 第39-40页 |
| ·主体性口语交际教学模式建构 | 第40-43页 |
| 第4章 语文主体性教学存在的问题 | 第43-47页 |
| ·主体性流失的“四种”课堂 | 第43-44页 |
| ·被动操纵型 | 第43页 |
| ·追求热闹型 | 第43-44页 |
| ·滥用多媒体型 | 第44页 |
| ·低级媚俗型 | 第44页 |
| ·忽视作者的创作主体性和语文教师的教学主体性 | 第44-46页 |
| ·坚持文本作者的创作主体性 | 第44-45页 |
| ·坚持语文教师的教学主体性 | 第45-46页 |
| ·自主、合作、探究学习不是语文学习的全部 | 第46-47页 |
| 结语 | 第47-48页 |
| 注释 | 第48-50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0-52页 |
| 致谢 | 第52-5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