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11页 |
| 1 绪论 | 第11-15页 |
| ·铝的历史与世界发展状况 | 第11页 |
| ·炼铝的工艺流程 | 第11-12页 |
| ·铝水抬包的作用及在生产中的问题 | 第12页 |
| ·抬包清理国内外发展状况 | 第12-13页 |
| ·课题的研究内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| 第13-15页 |
| ·需要解决的问题 | 第13-14页 |
| ·研究内容 | 第14-15页 |
| 2 抬包清洗机床总体设计 | 第15-23页 |
| ·引言 | 第15页 |
| ·抬包清洗机床设计特点 | 第15-16页 |
| ·现有铝包清理机床存在的问题 | 第16-17页 |
| ·专用铣床总体设计方案的确定 | 第17-23页 |
| ·总体设计方案的内容和确定原则 | 第17-18页 |
| ·各种可能方案的提出和分析讨论 | 第18-23页 |
| 3 可转位铣刀的合理选用 | 第23-30页 |
| ·引言 | 第23页 |
| ·可转位铣刀的类型 | 第23页 |
| ·可转位铣刀的结构 | 第23-24页 |
| ·可转位铣刀的角度选择 | 第24-27页 |
| ·可转位铣刀的直径 | 第27-28页 |
| ·可转位铣刀的最大切削深度 | 第28页 |
| ·进口和国产可转位铣刀的比较 | 第28-29页 |
| ·刀片牌号的选择 | 第29-30页 |
| 4 抬包清洗机床铣削运动与功率研究 | 第30-64页 |
| ·铣刀盘空间布置的研究 | 第30-38页 |
| ·刀盘个数的确定 | 第30-32页 |
| ·铣刀盘尺寸及偏心位置的确定 | 第32-33页 |
| ·铣刀盘倾角的研究 | 第33-38页 |
| ·切削参数的研究及确定 | 第38-40页 |
| ·主运动参数与功率匹配的研究 | 第40-47页 |
| ·清洗机床加工理论表面粗糙度的研究 | 第47-50页 |
| ·基本假设 | 第47-48页 |
| ·建立数学模型 | 第48-49页 |
| ·主要参数对理论粗糙度的影响 | 第49页 |
| ·结论 | 第49-50页 |
| ·V_c速度的确定 | 第50-52页 |
| ·抬包清洗机床的功率计算 | 第52-63页 |
| ·铣削要素与切削层参数 | 第52-57页 |
| ·端铣时切削力的计算研究 | 第55-57页 |
| ·抬包清洗机床功率问题研究 | 第57-59页 |
| ·端铣时功率研究 | 第59-62页 |
| ·大刀盘铣底时的功率研究 | 第59-61页 |
| ·小刀盘铣底时的功率研究 | 第61-62页 |
| ·切壁时的功率研究 | 第62页 |
| ·回转体功率计算 | 第62-63页 |
| ·结论 | 第63-64页 |
| 5 清洗机床回转体机构的虚拟装配与运动仿真 | 第64-73页 |
| ·引言 | 第64页 |
| ·回转机构的三维建模与装配 | 第64-70页 |
| ·回转机构的机构简图 | 第64-65页 |
| ·回转机构的三维模型 | 第65页 |
| ·回转机构的大齿轮三维造型的主要步骤 | 第65-67页 |
| ·齿轮的参数化设计 | 第67-70页 |
| ·回转机构的运动仿真 | 第70-72页 |
| ·结论 | 第72-73页 |
| 6 基于ANSYS的抬包清洗机床回转体的有限元分析 | 第73-85页 |
| ·引言 | 第73页 |
| ·有限元分析的工作流程 | 第73-77页 |
| ·实体模型建立 | 第74-75页 |
| ·定义材料 | 第75页 |
| ·定义单元类型 | 第75-76页 |
| ·划分网格 | 第76-77页 |
| ·定义载荷和约束条件 | 第77页 |
| ·回转体有限元分析与改进 | 第77-83页 |
| ·端铣分析 | 第77-80页 |
| ·切壁分析 | 第80-83页 |
| ·结论分析 | 第83-84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84-85页 |
| 7 结论 | 第85-87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87-90页 |
| 附录A 清洗机床回转体机构设计图 | 第90-91页 |
| 在学研究成果 | 第91-92页 |
| 致谢 | 第9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