组织者安全保障义务研究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9页 |
引言 | 第9-11页 |
一、选题背景及意义 | 第9-10页 |
二、研究现状 | 第10页 |
三、本文所采用的方法和所要解决的问题 | 第10-11页 |
第一部分 组织者安全保障义务概述 | 第11-18页 |
一、组织者安全保障义务概念分析 | 第11-14页 |
(一) 安全保障义务概念的分析 | 第11-12页 |
(二) 组织者安全保障义务的概念界定 | 第12-14页 |
二、组织者安全保障义务法律性质探讨 | 第14-18页 |
(一) 作为义务或不作为义务 | 第15页 |
(二) 约定义务或法定义务 | 第15-18页 |
第二部分 组织者安全保障义务的法理基础 | 第18-22页 |
一、人权保障的需要 | 第18页 |
二、安全第一理论 | 第18-19页 |
三、信赖关系理论 | 第19页 |
四、分配正义的理念 | 第19-20页 |
五、社会成本理论 | 第20页 |
六、危险控制理论 | 第20-22页 |
第三部分 组织者安全保障义务的类型化考察 | 第22-36页 |
一、组织者安全保障义务的确定原则 | 第22-23页 |
(一) 个案判断原则 | 第22页 |
(二) 相当性原则 | 第22-23页 |
(三) 期待可能性原则 | 第23页 |
二、义务主体视角下的类型化分析 | 第23-25页 |
(一) 非营利主体的安全保障义务 | 第23-25页 |
(二) 营利主体的安全保障义务 | 第25页 |
三、义务内容视角下的类型化分析 | 第25-30页 |
(一) 设备设施等硬件方面的安全保障义务 | 第25-28页 |
(二) 组织者对自己先行行为的安全保障义务 | 第28-29页 |
(三) 涉及第三人的安全保障义务 | 第29-30页 |
四、义务发生阶段视角下的类型化分析 | 第30-33页 |
(一) 组织者对侵害的防范义务 | 第30-32页 |
(二) 组织者对侵害的制止义务 | 第32-33页 |
(三) 组织者对侵害结果的最大减损义务 | 第33页 |
五、典型类型的分析 | 第33-36页 |
(一) 社交主人的安全保障义务 | 第33-34页 |
(二) 非营利体育活动组织者的安全保障义务 | 第34-35页 |
(三) 大型集会活动的组织者安全保障义务 | 第35-36页 |
第四部分 违反组织者安全保障义务的责任 | 第36-47页 |
一、组织者安全保障义务的归责原则 | 第36-38页 |
二、过错之判断标准 | 第38-39页 |
三、组织者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因果关系判断 | 第39-40页 |
四、违反组织者安全保障义务的责任形态 | 第40-43页 |
(一) 单独责任 | 第40-41页 |
(二) 补充责任 | 第41-43页 |
五、违反组织者安全保障义务的抗辩事由 | 第43-47页 |
(一) 受害人同意 | 第43-44页 |
(二) 风险自负行为 | 第44-45页 |
(三) 受害人过错 | 第45-47页 |
结语 | 第47-48页 |
注释 | 第48-5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3-57页 |
致谢 | 第57-58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5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