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哲学、宗教论文--伦理学(道德哲学)论文--伦理学理论与方法论论文--伦理学与其他科学的关系论文

生态伦理的经济分析

摘要第1-4页
Abstract第4-11页
第一章 绪论第11-21页
   ·选题背景第11-13页
   ·选题依据第13-14页
   ·研究现状第14-16页
   ·研究方法、内容与意义第16-19页
   ·本文的创新点第19-21页
第二章 生态伦理的学理涵义第21-40页
   ·生态伦理的概念界定第21-24页
     ·伦理的概念第21-22页
     ·生态伦理的概念第22-23页
     ·生态伦理的性质第23-24页
   ·生态伦理的思想演进第24-32页
     ·古代的生态伦理思想第24-26页
     ·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伦理思想第26-27页
     ·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伦理思想第27-30页
     ·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伦理观第30-32页
   ·生态伦理的构成第32-36页
     ·生态伦理的核心范畴第32-33页
     ·生态伦理的基本原则第33-34页
     ·生态伦理的行为规范第34-36页
   ·生态伦理的经济内涵第36-38页
     ·经济与环境的辩证关系第36-37页
     ·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第37-38页
 本章小结第38-40页
第三章 生态伦理经济分析的理论基点第40-54页
   ·生态伦理与经济的关系第40-42页
     ·利益:生态伦理与经济的中介第40页
     ·人与自然的关系:生态伦理与经济的共有主题第40-41页
     ·生态伦理与经济的相互作用第41-42页
   ·生态伦理经济分析的视角第42-44页
     ·产品的视角第42-43页
     ·行为的视角第43页
     ·制度的视角第43-44页
   ·生态伦理经济分析的理论基础第44-54页
     ·伦理经济理论第44-46页
     ·公共产品理论第46-49页
     ·行为经济理论第49-51页
     ·制度经济理论第51-54页
第四章 生态伦理的产品性质及供求分析第54-70页
   ·生态伦理的效用分析第54-57页
     ·生态伦理的价值取向第54-55页
     ·生态伦理的效用第55-57页
   ·生态伦理的产品属性第57-60页
     ·生态伦理的公共产品性质第57-59页
     ·生态伦理的特点第59-60页
   ·生态伦理的供求分析第60-68页
     ·生态伦理的需求第60-63页
     ·生态伦理的供给第63-65页
     ·生态伦理供求的均衡分析第65-68页
 本章小结第68-70页
第五章 生态伦理行为的经济分析第70-91页
   ·生态伦理的行为主体第70-74页
     ·行为主体的界定第70-71页
     ·行为主体的基本假设第71-74页
   ·生态伦理行为的经济逻辑第74-78页
     ·生态伦理行为的内在逻辑第74-76页
     ·生态伦理的行为边界第76-78页
   ·生态伦理行为的效益分析第78-86页
     ·生态伦理具体行为第78-80页
     ·生态伦理行为的生态效益第80-82页
     ·生态伦理行为的经济效益第82-84页
     ·生态伦理行为的社会效益第84-85页
     ·生态伦理行为的福利评价第85-86页
   ·非生态伦理行为的经济分析第86-89页
     ·反生态伦理行为第87-88页
     ·免费搭车行为第88-89页
 本章小结第89-91页
第六章 生态伦理制度的经济分析第91-111页
   ·生态伦理的制度界定第91-95页
     ·生态伦理的制度内涵第91-92页
     ·生态伦理制度的特征第92-93页
     ·生态伦理制度的定位第93-95页
   ·生态伦理制度的形成途径第95-101页
     ·生态伦理制度形成中的自发演进第95-99页
     ·生态伦理制度形成中的人为设计第99-101页
   ·生态伦理制度的运行机制第101-103页
     ·生态伦理制度的评价机制第101页
     ·生态伦理制度的自律机制第101-102页
     ·生态伦理制度的他律机制第102-103页
   ·生态伦理制度影响行为的内在机理第103-107页
     ·对搭便车行为的克服第103-104页
     ·对反生态伦理行为的抑制第104-105页
     ·对生态伦理行为的促进第105-107页
   ·生态伦理制度的作用第107-109页
     ·克服集体行动的困境、实现环境保护的集体理性第107页
     ·克服环境领域的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、提高环境保护的效率第107-108页
     ·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第108-109页
     ·缓和生态经济矛盾,促进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第109页
 本章小结第109-111页
第七章 我国生态伦理实践的对策选择第111-128页
   ·我国生态伦理实践的现实背景第111-115页
     ·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第111-114页
     ·生态环境问题的社会影响第114-115页
   ·我国生态伦理实践的基本路径第115-121页
     ·制度创新第116-117页
     ·组织创新第117-119页
     ·法制创新第119-120页
     ·技术创新第120-121页
   ·我国生态伦理实践的具体行动第121-127页
     ·倡导合理消费第121-122页
     ·推广清洁生产第122-123页
     ·发展环境产业第123-125页
     ·保护生物多样性第125-126页
     ·参与国际合作第126-127页
 本章小结第127-128页
结论第128-131页
注释第131-133页
参考文献第133-137页
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137-138页
致谢第138-139页

论文共13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变分不等式的两类新算法
下一篇:宋初上四军编制与指挥体制渊源试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