缩略语表 | 第1-8页 |
摘要 | 第8-10页 |
abstract | 第10-12页 |
1.前言: | 第12-23页 |
·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| 第12-17页 |
·遗传多样性的概念、基本理论 | 第12-13页 |
·遗传多样性研究的方法和技术 | 第13-16页 |
·珍稀濒危物种的遗传多样性研究及其保护现状 | 第16-17页 |
·玫瑰的生物学及生态学特征 | 第17-19页 |
·玫瑰的分类学地位 | 第17-18页 |
·玫瑰的生物学特性 | 第18页 |
·玫瑰的分布和生态学特征 | 第18-19页 |
·玫瑰的种质、经济及生态价值 | 第19页 |
·玫瑰的种群生物学研究进展 | 第19-22页 |
·玫瑰的种群和群落生态 | 第19-20页 |
·玫瑰的种群遗传学研究进展 | 第20-21页 |
·玫瑰种群受威胁的现状 | 第21页 |
·玫瑰种群及其遗传多样性保护中的关键问题 | 第21-22页 |
·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22-23页 |
2.大连长山岛野生玫瑰分布区概况: | 第23-27页 |
·取样地区的地理位置及自然概况 | 第23页 |
·各个取样点的地理位置与相对分布 | 第23-27页 |
3.材料和方法 | 第27-33页 |
·研究对象的层次和取样尺度 | 第27页 |
·样本总DNA的提取 | 第27-29页 |
·样本基因组DNA | 第27-29页 |
·DNA浓度和纯度的确定 | 第29页 |
·野生玫瑰RAPD反应体系的建立 | 第29-32页 |
·RAPD反应体系的组分 | 第29-30页 |
·RAPD反应程序: | 第30页 |
·引物的筛选 | 第30-31页 |
·PCR产物的检测与谱带记录 | 第31-32页 |
·RAPD数据分析 | 第32-33页 |
4.结果与分析 | 第33-43页 |
·RAPD显性频率 | 第33-34页 |
·丛内克隆多样性 | 第34-35页 |
·丛内与种群内遗传多样性 | 第35-39页 |
·丛内与种群内遗传多样性各项指标 | 第35-36页 |
·丛大小对其遗传多样性的影响 | 第36-39页 |
·丛间即种群的遗传分化 | 第39-42页 |
·RAPD位点的分化 | 第39页 |
·丛间遗传一致度(I)和遗传距离(D) | 第39-40页 |
·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 | 第40-42页 |
·卡方检验 | 第42页 |
·与其它样地的遗传各项指标的比较 | 第42-43页 |
5.讨论 | 第43-48页 |
·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| 第43-45页 |
·空间隔离下玫瑰的种群结构 | 第45-46页 |
·对哈-温平衡的严重偏离 | 第46页 |
·大连长山岛玫瑰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受威胁的程度和原因 | 第46-47页 |
·大连长山岛玫瑰遗传多样性的保护策略 | 第47页 |
·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 | 第47-48页 |
·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| 第47页 |
·本文的不足 | 第47-48页 |
6.小结 | 第48-50页 |
附表1.丛内RAPD位点的显性频率 | 第50-57页 |
附表2 丛间RAPD位点的遗传分化 | 第57-61页 |
附表3 来自RAPD分析的丛间遗传一致度(I,对角线以上)和遗传距离(D_1对角线以下)的无偏差分析 | 第61-62页 |
附表4.各个位点的哈-温平衡检验(卡方检验) | 第62-66页 |
图版1 | 第66-70页 |
图版2 | 第70-72页 |
参考文献: | 第72-75页 |
致谢 | 第75-76页 |
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| 第76页 |